【白尾大人】
第一章
夏知秋被聖上調來這窮鄉僻壤的吉祥鎮當縣令已有三年,當年她被聖上點了翰林院庶吉士,在翰林院苦熬了三年。
原本想著入閣拜相皆出翰林官,精神抖擻等著學士大人的提攜,畢竟夏知秋為了討好他,從他的夫人下手,專門送家養的番鴨已有二載。
那番鴨還是夏知秋一口水一口飯喂養大的,對她含有深深的孺慕之情。
就這樣,夏知秋都忍痛割愛將奶大的番鴨送他家去了。
怎麼說都釣著了翰林院學士大人的胃,總不能對她不住吧?
哪知,就在共事的大人們都了解到自個兒前程的時刻,學士大人喚夏知秋進堂屋,語重心長地道:“知秋啊,我待你是真如親子一般啊!”
夏知秋連連噯了好幾聲,別說親子,就是孫子,她都能屈能伸。
學士大人先揚後抑的講話風格讓夏知秋不大喜歡。
若真是有什麼話,明著講完不行嗎?非得千層餅似的,撕開一層再一層。
他同她續了三杯茶,這才握住夏知秋的手,老淚縱橫道:“不是我不肯幫你,而是你實在不是這塊料啊。聖上下了旨,說你寫的文章馬屁不通,溜須拍馬倒很有一手。這話不是當著朝官明著講的啊,丟不了你麵子,你不必放在心上。大致意思就是說啊,聖上心裏看到你那些話很是痛快,奈何你不是個幹實事的啊!要真想聽誇讚,哪個宦官不會呢?思來想去,就想將你分到吉祥鎮任知縣,好好磨礪一番,有了政績再慢慢提攜也不遲。”
許是吃了夏知秋的番鴨,得了她的孝敬,如今沒辦成事,又不好吐還給她,便想同夏知秋拉扯近關係。
“嗐,這事兒啊……陛下過獎了。”被聖上點名誇讚了夏知秋的文章,她還是頗為得意的。
隻是被發配到地方做官員,沒能留在京都混,那可就不算升遷算是暗貶。
夏知秋這個人能屈能伸,畢竟做庶吉士的時候未定流,如今當個吉祥鎮知縣算個正七品,差強人意吧。
而且能遠離京都紛擾,也算夏知秋一不得誌的心願。
為何呢?因為她啊,實則是女兒身。
當年新科進士麵聖,夏知秋站在最末流,還險些被宦官瞧出來。
那名宦官很明顯是聖上跟前的紅人,奉命來三甲之流挑幾個麵目如玉且有潛力的喊上去給他瞧瞧。
這樣的差事,夏知秋自然不甘於人後。
於是她側頭,朝那宦官露出了八顆牙齒的標準笑容:“大人頭一次見,近來可好?”
許是夏知秋搭話的方式太過低俗,那名穿玉色素紗衣服襯裏的宦官冷哼了一聲,上下打量了她兩眼,掐著腔調道:“你這聲兒……怎有些不對勁啊。”
難不成他要認出她女扮男裝的事了?
夏知秋臨危不懼,小聲同他解釋:“我祖上有宦官出身,從祖父那耳濡目染沾來的習慣。”
宦官對命脈延續這樣的話題頗為感興趣,忍不住多和她聊了兩句,悄聲問:“哦?那這閹人又如何產子?”
夏知秋大笑了一聲,想想這是殿外,雖說沒人看著,可肅穆的場合也不大對頭,於是壓低了聲音,說:“不瞞公公說,既然我祖母和我祖父是對食,那自然我不是我祖父的命脈,乃是祖母偷了人的。”
聽到這裏,官宦的臉色不大好看了起來。
他有種被耍了的感覺,可瞧見夏知秋一臉坦然,又覺得這些事情許是地方風俗,便不與她多計較。
夏知秋想討好這位宦官大人,又補了一句:“實則我這聲兒和公公有緣,家鄉話說是娘娘腔。你想想,這話裏話外說的就是和後宮娘娘一樣,這可是雅聲兒。”
宦官想了想,男聲女相,可不就是和宮中娘娘似的金枝玉葉。
娘娘腔這詞,是討了一樁巧宗啊。
他很是滿意,讚夏知秋一句:“你倒是會說話。”
隨後,他點了幾人帶到聖上麵前讓他瞧瞧,其中便有她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