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帖]鴉片戰爭時期的英國皇家艦隊
文章提交者:lafairrou 加貼在 曆史風雲之世界史 鐵血論壇 bbs.tiexue.
一.參與作戰的艦隻
根據記錄,最初參戰的英國皇家艦隊共包括軍艦16艘,運輸艦28艘,武裝汽船4艘,載炮540門,艦隊的總人數包括海軍陸戰隊在內約12000人左右。在戰爭過程中還有若幹船隻加入,以替換在戰爭中因受損的船隻。附錄一是該艦隊的船隻名單。
1)戰列艦(ship of the line)
也叫74炮戰列艦(74-gun ship of the line),這個叫法的來源是按照拿破倫戰爭時期皇家海軍的戰艦分級標準,隻有74門炮以上的戰艦有資格進入海軍戰列作為主力艦使用,因此74門炮便成為了軍艦分級的基準之一。也成為了這種戰艦的稱呼。實際上這一級的戰艦通常都會裝備80門以上的大炮。但按照資料參加鴉片戰爭的三艘戰列艦炮位數都是74炮。
這種戰艦的通常是排水量在1700噸到3000餘噸之間的三桅大帆船,載員300-500人之間。裝有三層到四層武裝甲板(下層甲板Lower deck,中層甲板Middle deck,上層甲板Upper deck,以及最高層露天的前甲板Forecastle和後甲板Quarter deck)載炮數一般74門到120門之間,在前甲板或後甲板上裝有稱為gun bank的主炮炮台。在鴉片戰爭中英軍這三艘戰列艦排水量為1746噸,長17’英尺,寬 47英尺6英寸,高21英尺,屬於戰列艦中噸位最小的一個等級。
2)巡航艦(frigate,或者翻譯為三桅快速戰艦或護衛艦更貼切)
排水量為1000噸左右的三桅快速戰艦,載炮一般在25-50門之間,與戰列艦最大的不同是武裝甲板通常隻有一層,所有的大炮都安放在同一層開放式甲板上,因此艦身低矮,比較不容易被擊中。一些較大型的巡洋艦也在前甲板與後甲板上築有主炮炮台。
3)輕巡艦(escort)及二桅縱帆船(brig)
體形較小的輔助型軍艦,一般為兩桅(一根主桅一根前桅)三角帆船,特點是行駛靈活,逆風性能好,主要擔任偵察與護航等任務。
4)武裝汽船(armed steamer)
當時的武裝汽船都是以燃煤蒸汽機為動力的明輪汽船,雖然愛爾蘭人富爾頓的輪船實驗早在1807年就獲得了成功,而英國皇家海軍在1820年開始便有了第一艘汽船,但大型戰艦的設計師們對這種新式的動力一直不太感冒,直到1845年之前所有較大型的戰艦都仍然保持用風帆作為唯一的動力。他們這麼做的確有其不得已的原因:第一,當時的燃煤蒸汽機體積龐大,需要占用大量的空間存放燃料,使本來就很擁擠的船艙更加捉襟見肘;第二,當時的明輪引擎輸出的馬力較小,對大型軍艦來說實在不爽;第三,明輪船的木製明輪遮住了部分的船舷,使原來連續的舷炮從中間被隔斷,減少了炮數不說,還會出現射擊死角。因此直到1945年螺旋槳引擎投入使用之前,隻有一些比較小型的二桅或一桅軍艦采用了蒸汽動力。
在鴉片戰爭中使用明輪汽船,是武裝汽船第一次在實戰中投入使用,在這場戰爭中,汽船的優點被發揮的淋漓盡致:當時清軍如虎門和舟山等海岸炮台都設在河口位置,老式的帆船逆流而上十分不便,因此便利用汽船作為拖船,或將主力艦拖到合適的位置進行攻擊,或在登陸行動中將首位相連的20餘艘舢板拖到灘頭附近以便實施登陸。
5)運兵船(troop carrier)
當時海軍沒有專用的運兵船,所以都是征用遠洋移民商船來充當運兵船。載人的移民帆船與載貨的三桅縱帆船小有不同:船身較寬,以便減少在行駛中的左右顛簸程度,船艙內被分隔成一個個狹窄的客艙,船弦舷窗較多。
6)運輸船: (transport)
這些運輸船多由東印度公司提供,就是當時運貨的商用多桅快速縱帆船,英文叫clipper,和剪刀是同一個單詞。這種船的特點是帆數多,航速高,適合貨運,雖然沒有武裝甲板,但也有一定的武裝。
二.小型船隻
在鴉片戰爭中英國皇家艦隊使用過兩種小型的船隻,一種是兩桅舢板(英文叫junk,擁有一根主桅一根船首桅,使用三角帆),一種是被稱為bomb vessel的炮擊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