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彭慧在縣電視台幹的如魚得水的時候,市廣電局突然一紙調令下來:希望她能去他們那邊上班。彭慧原本無意離開,畢竟這裏才是她夢開始的地方,這裏有她付出的太多心血與汗水。更何況她和同事們相處的也很不錯,這裏是她的舞台,她已經習慣了這裏。可台長一再的規勸她:市裏不像我們這裏,有更好的資源和發展空間,也更有利於你個人的提升,別傻了,誰不願去更大的平台發揮自己的最大能力呢?多好的機會!怎麼可以放棄呢?去吧,去吧!
最終彭慧還是聽從了台長的建議,決定去市裏接受新的挑戰,可到底是去電視台呢,還是去廣播電台呢?彭慧一時拿不定主意。
雖然說是市台,可電視節目還是非常的單一:無非也就是天氣預報,節目預告,新聞播報,一周要聞等幾個常見的欄目,需要主持人莊重嚴肅,按部就班,絕不能有自己的個性,隨意發揮。文藝綜藝之類的欄目幾乎為零。而廣播電台就不一樣了,欄目非常的多,主持人在節目中也更加的自由靈活,同時更考驗主持人的臨場應變能力,直播的過程中可以盡情的發揮自己的特長,越有自己的特點越好。和搭檔之間配合也需要絕對的默契,該說的要說,該收的要收。如果不小心口誤了,還要不著痕跡的給找補回來,和聽眾之間的互動交流更是家常便飯。最後經過慎重的選擇,彭慧選擇了更具有挑戰性的廣播電台。
剛到廣播電台的時候,台裏安排彭慧和另外一個男主持人搭檔,每天固定時間主持:發生在老百姓身邊的一些需要解決和提供幫助的民生問題類節目。直播過程中,要不停的接聽熱線電話,給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如果解決不了還得需要反映給專門負責此類事情的有關部門,後續還要追蹤跟進,直到聽眾對處理的結果感到滿意為止。每次彭慧都能很耐心的傾聽聽眾們的述說,也會詳盡的詢問事情的來龍去脈,在這個過程中會說說自己對於這件事的看法,也會給聽眾一些自己的建議。彭慧給人的感覺非常專業,和搭檔之間也配合默契,一點也不像剛入行的。迅速成了一名專門解決糾紛、麻煩事的調解員,很多聽眾也養成了一有問題就第一時間打她們節目的熱線電話的習慣,彭慧成了她們值得信耐的對象。
當年的資訊遠不像現在這樣發達,通俗流行歌曲是年輕人的最愛。每每有一首好聽的新歌發行,大街小巷的店鋪很快就會到處播放。彭慧突發奇想,能不能把流行歌曲與心情故事相結合,在歌聲裏敘說聽眾們自己的心情,在歌聲裏分享他們的喜悅或者哀傷?
她的這個想法,得到了總監的認可,認為完全可以去嚐試一下。於是彭慧緊鑼密鼓、精心準備了好幾天,一檔《我的故事我的歌》的節目就這樣新鮮出爐了。
彭慧至今還記得在第一期的節目裏,她講述了自己從預選主持人到成為廣播電台主持人,這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那一期的題目是《我和我追逐都夢》,節目一經播出,就收到了很多聽眾的留言,大家不僅感動於彭慧的執著,也感動於她的努力拚搏,對彭慧本人也有了一個更加全新的認識。不久還有好多熱心的聽眾也紛紛來信,講述他們發生在他們自己世界裏的悲喜哀傷。於是每天黃金時間段裏《我的故事我的歌》就成了許多年輕人的陪伴,彭慧也曾多次邀請一些聽眾到台裏和她一起主持,讓他們在電波裏與聽眾分享他們自己的心情故事,人生感悟。節目的收聽率直線上升,很快就成了台裏的王牌欄目。彭慧也成了金牌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