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出京(1 / 2)

公元前六一八年,秋,帝駕崩,舉國皆喪。

陰霾籠罩在長安城上空,未央宮低低的哀鳴,徹夜回響。

眾臣以國不可一日無君為由,力求原太子寧恒登基。

太子辭之,如此三請三辭,太子於陵前繼位,史稱寧成帝。

同年冬,敵軍來犯,顧唯笙殿前請戰,次日行軍北上。新帝親送至城外。

顧府

顧老太君端坐在椅子上,暗紫色繡蝠長袍,身材略顯臃腫。

頭上隻一黑色抹額,臉上並無過多皺紋,看似慈眉善目,然眼裏又滿含精光。

想來,年輕時也不是個簡單人物。

顧老太君抱著小孫女顧青爭與兒媳說事,一雙犀利的眼睛已將兒媳的心不在焉摸得門兒清。

顧老太君一生無女,隻寧恒一個兒子,做夢都想著要個閨女。

待等到兒子稍微大上一點,便帶著聘禮將早早看好的媳婦給娶了回來。

便因著也是從小看到大的,也隻當親閨女看待,此番下來親兒子都要靠後了。

顧老太君嘴角往下一搭,便道“靜娘可真偏心,隻顧著心疼年輕的夫君,可就不管我這糟老婆子了。”

說罷還要去逗一逗懷裏的顧青爭,誰知顧青爭不認帳,隻專心啃著手裏的糯米團子。

靜娘曉得這是和自己玩笑,想開解開解自己,心下感動。

回道“娘可不老,您看看這滿京城的貴婦,像您這個年齡還看著這麼年輕的有幾個?”

老太君似是覺得這話對極,點點頭道“靜娘這話不錯,我這老婆子雖年齡大了可看著並不老。”

如此,婆媳兩人又說一會體己話,待出來時,靜娘的心情已不似初來時那般沉重。

冬日的清晨雖然亮得晚,可是這早朝卻是不能誤了,各頂小轎紛紛抬著自家老爺去上早朝。

一入殿一股暖風襲來,眾大臣這才覺得自己又重新活了過來。

皇帝進殿,眾人山呼萬歲,皇帝叫起,早朝這才算是開始。

“眾卿有事啟奏,無事退朝。”寧國的能工巧匠們,將大殿修的宏偉霸氣,

又經過精密計算,此刻在諾大的大殿裏哪怕是站在最後也能將皇帝的聲音聽得清楚明白。

而實際上,皇帝並沒有用太大的聲音。

此話一出,皇帝的眼睛一掃,劉尚書連忙站了出來,跪倒在地“臣有本啟奏。”

皇帝的眼睛滿懷期盼,道,“愛卿快說。”

“今顧將軍北上征戰,尚不知歸期,京中顧府孤兒寡母著實可憐,臣懇請皇上準顧將軍家眷隨軍北上。”

此言一出,朝中眾人紛紛小聲議論,皇上隻聽一片嗡嗡聲,也不知曉這事能不能成。

也罷,還是逐個擊破吧,遂道”周愛卿,可有話說?”

周侍郎連忙跪下,“皇上,此事萬萬不可,新帝登基,政局本就不穩,顧將軍家眷實在不宜北上。”

說完,頭重重磕地,心中卻想,這新帝果然年幼,自古將軍外出征戰,家眷都是要留在京城的。

怕的自然是謀權謀權篡位了,這新帝倒是好,一上來就放了人質,再者也不想想那顧老太君當年是何等厲害的人。

兵權可不是別的,這位剛登基沒幾天,怎的就嫌這皇帝做的久了呢。

心裏雖那般想,麵上卻絲毫不敢顯露,再抬頭,又是恭敬神色。

好似剛剛的腹誹是別人有感而發,總之他從不曾有過如此大逆不道的想法。

“愛卿無須多慮,顧愛卿與朕一同長大,朕再了解他不過,周愛卿一腔為國熱心,朕自然曉得。”

“皇上,臣認為此事萬萬不可,一則如周大人所說,人心易變,一則顧老太君年紀大了,怎受的了這一路顛簸。望皇上三思。”

兩朝元老,段禦史將頭重重扣地,一顆為國忠心似坦誠可見。

“朕若執意如此?”

“那臣等便撞死在這大殿之上。”數位大臣異口同聲道,當然也有不少是支持顧家家眷北上得,隻是不如反對的人聲勢浩大罷了。

皇上鐵青著臉,當真想一人一口薄皮棺材裝了拉去埋了了事。

然皇帝可不是想象中那麼好當的。雖心中極想那般做,卻是不能的。

眾大臣隻見皇位上的皇帝,深深歎了口氣,臉上換上苦大仇深的表情,心裏猛得一怔,北方可是有什麼不好?

“眾愛卿也該曉得,我軍久不作戰難免懈怠,況小顧將軍也隻在老顧將軍在世時上過戰場。也不知道如今的本事還如不如當年。”

又是長長一歎,掃過朝堂眾人一眼,將各種臉色盡收心底。

又道“如今前線戰況緊急,朕可真心盼著有一能將衛我寧國,可那日站出來的也隻有小顧將軍。”

說罷假裝偷偷擦擦眼角,實則故意裝給大臣們看“朕想著尋個穩妥的人北上與小顧將軍一同作戰,這樣也穩妥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