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麒麟西席
第116章:麒麟西席
“不知那裏水發,水口邊淌著許多家夥物件。那些村裏人都去搶奪,故此喧喧嚷嚷。”
員外聽了這話,即同了王安走出莊來觀看,一步步行到水口邊,隻見那些眾鄰舍亂搶物件,王明歎息不已。王安遠遠望見一件東西淌來,上麵有許多鷹鳥搭著翎翅,好象涼棚一般的蓋在半空。不多時,看看流到岸邊,卻是一隻花缸,花缸內一個婦人抱著一個小廝。那眾人隻顧搶那箱籠物件,那裏還肯來救人!隻王安走上前趕散了鷹鳥,叫道:
“員外,她懷中抱著個孩子,漂流不死。古人雲:‘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況兼這些鷹鳥護佑著他,長大來必定做官。豈不是個貴人?”王明暗想:“不知是從何處漂流到此?”遂向花缸內問道:
“這位安人家居何處?姓甚名誰?”
姚氏安人聽得有人叫喚,方才抬起頭來一看,眼淚汪汪,說道:
“妾身乃相州湯陰縣孝弟裏永和鄉嶽家莊人氏,因遭洪水泛漲,妾夫被水漂流,不知死活,人口田產盡行漂沒。妾身命不該絕,抱著小兒坐於缸內,方淌到此地來。”
王員外忙叫王安向近村人家,討了一碗熱湯與他吃了,便道:
“安人,我這裏是河北大名府內黃縣麒麟村。老漢姓王名明,舍下就在前麵。安人若肯,先到舍下權且住下,不知安人意下如何?”
安人聽了,不覺悲悲咽咽的道:
“多謝恩公!若肯收留我母子二人,真乃是重生父母!”
員外叫王安先去報知院君。這裏姚氏安人慢慢的行到莊門前,王院君早已出莊迎接。安人進內,見過了禮,訴說一番夫婦分離之苦。院君與丫環等聽了亦覺傷心。當日院君吩咐婦女們打掃東首空房,安頓嶽家安人住下。那安人做人一團和氣,上下眾人無不尊敬。王員外又差人往湯陰縣探聽,水勢已平複,嶽家人口並無下落.嶽安人聽了,放聲大哭.王院君再三勸解,方才收淚.自此二人情同姊妹一般.王明對嶽安人道:
“安人帶著令郎在此不便,門外有幾間空房,動用家夥俱有在內。不若安人往那邊居住,日用薪水,我自差人送來。不知安人意下如何?”
嶽安人道:
“多蒙員外、院君救我母子,大恩未報。又蒙員外費心,我母子在外居住倒也相安。”
王員外即去備辦了許多柴米油鹽、家夥動用之物。嶽安人即取通書,揀定了吉日,搬移出去另住,日逐與鄰舍人家做些針黹,趁幾分銀錢添補,倒也有些積攢。
不覺光陰易過,日月如梭,這嶽飛長成七歲,一日,安人對嶽飛道:
“你今年七歲,也不小了,天天頑要也不是個了局。我向來在員外裏邊取得這幾部書留下,明日待我教你讀書。”
到了第二天,嶽安人將書展開,教嶽飛讀。那經得嶽飛資質聰明,一教便讀,一讀便熟。過了數日,嶽安人叫聲:
“我兒,你做娘的積攢得幾分生活銀子,你可拿去買些紙筆來,學寫書法,也是要緊的。”
嶽飛想了一想,便道:
“母親,不必去買,孩兒自有紙筆,待孩兒去取來.”
即去取了一個畚箕,走出門來,竟到水口邊滿滿的裝了一畚箕的河沙,又折了幾根楊柳枝,做成筆的模樣,走回家來,對安人道:
“母親,這個紙筆不消銀錢去買,再也用不完的。”
就將沙鋪在桌上,安人將手把了柳枝,教他寫字。把了一會,嶽飛自己也就會寫了。嶽飛從此在家朝夕讀書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