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如長鯨吸百川,街杯樂聖稱避賢。宗之瀟酒美少年,
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蘇晉長齋繡佛前,
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一鬥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聖傳,
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焦遂五鬥方卓然,
高談雄辯驚四筵。”
且說李白酒醒之後,聽人學說他酒醉時回絕皇上宣詔的情狀,也自深悔不已.這日湊巧,唐玄宗與楊貴妃由高力士、楊國忠等陪同,在興慶宮沉香亭賞花作樂,興致好不暢快。楊貴妃因嫌往日所聽的歌詞,皆為陳詞舊曲,無甚新意,就央求皇帝宣旨召翰林待詔李白進見,好讓李白作些新鮮詩詞吟唱,以助酒興。李白奉詔,急來麵君,見帝後先施以君臣大禮,皇帝命平身賜座.又賜酒品茗,觥籌交錯間,已酒過三巡,皇帝乃言:
“太白愛卿,今日牡丹花開,貴妃邀你填詞助興,卻是難得的緊,千萬不要掃了貴妃的興致哦!不然,朕唯你是問!哈哈”
李白見命,遂即席寫就《清平調》三首。雖是應景之作,但也句句錦繡,字字珠磯.其實,唱詩這門學問,對於學富五車的李白來說,是毫不費力的,即所謂雕蟲小技,正象在一旁侍候著的大太監高力士所言:“連放屁也沒有這等快呀!”
李隆基看了詩後很高興,賜飲禦酒三杯。李白馬上跪地謝賞.做為機智敏捷的李白來說,他明白,伴君如伴虎,尤其是今日之召,非比前日,前日在金殿,可借替皇上草詔之機,叫高力士為他脫靴,還可以加以奚落。因為,那時是皇帝有求於他,因此,無論什麼都就乎著他,可現在,情況就滿不是那麼回事了,在宮裏,特別是後宮,因有楊貴妃撐腰,那還是人家高力士的天下,還是人家高力士吃香.他清楚,高力士是宮裏的大太監,天子稱他為兄,諸王稱他為翁,附馬、宰相還要稱他一聲公公,何等神氣!他怎能總是吃虧?他怎能就此善罷甘休?當時,靴是給他脫了,但從此以後,他必然記恨於我,他是每時每刻都想把我整死,每時每刻都在想方設法替自己尋找報仇的機會,一旦時機成熟,他絕不會放過我的.所以,李白學精了,他時時刻刻都加著小心.
可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俗話說,老虎也有打盹的時候.現在,高力士報仇的機會來了!
原來,李白所作的詩中有雲: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在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詩中所用的典故飛燕,是指趙飛燕.趙飛燕是漢代的美女,體態俏麗,以瘦美著稱.她因貌美受寵於漢成帝,立為皇後,後因淫亂,平帝時廢為庶人,因而自殺身死。李白本意是用飛燕新妝比喻名花凝香,並沒有諷刺楊貴妃的意思,可高力士他卻在楊玉環麵前說:
“那李白詩中所說的趙飛燕,就是指的貴妃您,他欺您不懂詩詞典故,借此,是故意侮辱您的品行。”
因那高力士在楊貴妃麵前是說一不二,隨意搗鬼生事,挑撥離間.使楊貴妃“恍然大悟”,非常惱火,便咬牙切齒地在唐明皇麵前胡講了李白一堆壞話.而唐明皇總是看著楊玉環的臉色行事,他見楊貴妃忽然對李白極其不滿意起來,就知是高力士從中搗了鬼,但為了討得楊玉環的歡心,就睜一眼,閉一眼的不置可否,
李白看透了唐明皇的心思,知道他已經對他不感到興趣了,就十分知趣地聲稱自己要浪跡江湖,上表請辭,奏請還鄉.唐玄宗看清李白也不是個省油的燈,怕將來自己夾在當中尷尬難處,便馬上準了他的奏章,“賜金放還”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