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岸行者問曰:
“菩薩,徒兒從那年您幫呂布轅門射戟的事情看出,您對呂布的印象不錯,這卻是為何?”
菩薩道:
“這問題問的也好!我隻是想,象呂布這樣的人千古難尋.你想,論武藝,除劉備外,關羽張飛俱是萬人敵,而三英一起都戰他不過,還有哪個能敵得過他?再說,他人生得英俊,當今天下都讚他為:‘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可見”
小龍女搶著問道:
“娘娘,您說呂布與二郎神楊戩相比哪個武藝更強一些?”
菩薩笑道:
“這兩個人根本不能同日而語!這麼說吧,如果讓二郎神楊戩現在下界與那呂布戰在一處,當然,十個呂布也不是楊戩的對手.但反過來說,如果呂布有緣作神仙的話,他何嚐不比楊戩更英武?哈哈哈”
沒有過多少時日,因蜀相諸葛亮的實現,天下情勢竟又發生了更深刻的變化,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麵形成了.觀世音菩薩決定去看看遠離西蜀的關羽關雲長.她獨自來到他受皇叔劉玄德之命托付給他鎮守的地方——荊州,才知他早去了麥城,剛想再去麥城尋他,忽然間就覺得心血來潮,趕忙口默阿彌陀佛將天目大開,就見關羽被害於呂蒙之手.她立時搖身一變,化成鎮國寺長老普淨禪師模樣,趕快飛往荊門當陽縣玉泉山草庵內坐定.眼見關公騎赤兔馬提青龍偃月刀,在關平和周倉的陪同下,於空中大呼曰:
“還我頭來!”
普淨禪師道:
“雲長安在?”
關公趕快下馬落於庵前,叉手問曰:
“吾師何人?願求法號!”
普淨禪師道:
“老僧普淨,昔日在汜水關鎮國寺中,曾與君侯相見,今日豈忘之耶?”
公曰:
“向蒙相救,銘感不忘.今某已遇禍而死,願求清悔,指點迷津.”
普淨道:
“今非昔比,一切休論,後果前因,彼此不爽.今將軍為呂蒙所害,大呼還我頭來,然則顏良文醜,五關六將等眾人之首,又將向誰索耶?”
關公恍然大悟,稽首而去.
普淨禪師見關公去得遠了,便收了原身返歸南海普陀.路上,觀世音還在想那關公,想那關公騎赤兔馬提青龍偃月刀,在關平和周倉的陪同下走了.啊!他能到什麼地方去容身呢?突然,他憶起了須菩提祖師,憶起了消遙島和那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那是她曾經去過的地方.她前些日子還找過他,沒有找到.他象被空氣蒸發掉一樣,無影無蹤了.他究竟隱身到什麼地方去了呢?他是不是與關公去了同一個地方?
啊!——“斜月三星洞”!這不是“心”的字形嗎?那“斜月”不就是“心”的斜勾,而“三星洞”便是“心”上的三點嗎?噢——!“靈台方寸山”!?——“靈台”不就是那“心”的意思嗎?而“方寸山”三字,就是說要對那“心”把握好方寸之意.
哦——!觀世音長出了一口氣,頓開茅塞使她如釋重負.他忽然又憶起了“消遙島”,噢!這是對“心”參悟的意境——消遙,即放鬆、自然,也就是說無論有多少事,就如同沒有事情一樣放鬆、自然.人要將自己的心參悟或掌控到這般境地,不就成佛成仙了嗎?那世上最大的事情是什麼呢?咳——!也不過是個“死”字嘛?而關公的“心”,剛剛在這個地方過不去了,覺得委屈,竟在空中疾呼“還我頭來!”,等我點醒他之後,他稽首而去,那他,——不就是成“聖”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