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欲往須彌山,可是走錯路了!已多走了三百裏冤枉路,若不遇老丈,你們還越走越岔哩!”
永蓮插言問道:
“老丈啊!如此說來,我們得走回頭路了。”
“老者道:
“這倒不必,你不知世上的路原是路路皆通的,不過遠些近些罷了。明天你等由此出去,一直順東北大道而行,五十裏之外有座高山,名叫神鷹嶺。越過此嶺一直落北走去,再行三百裏路程,轉向正東,就是上須彌山的正路了。可是這座神鷹嶺極不易過,因為山上有一群神鷹,共有二三百隻,比了鷲鷹還要大,性極猛烈。山下鄉村人家逢到祭祀的時候,所有的撤祭下來的祭肉並不煮食,卻都用來占卜吉凶禍福.占卜的方法也很奇特,就是將所有撤祭下來的祭肉完全拋棄在山麓之下,如有神鷹來爭食,乃大吉之兆;如當時沒有神鷹來食,第二天便去探視,祭肉沒有了,認為神鷹食去,此是中平之兆;若祭肉丟在那裏,三天仍沒有神鷹食去,那就是大凶之兆。他們一定要將肉切了去喂豬狗,算是消除不祥兆頭之意,因此山民就養成了這神鷹食肉的習慣。
倘在平時無祭肉可吃,那群神鷹就在山中搜捕野獸來充饑,山中的野獸到底有限,被吃的被吃,逃跑的逃跑,若是有人在山中走,神鷹饑餓時也會將人啄死分吃。此外,那裏還有一種習俗,就是對於神鷹的尊敬,比那敬天地還要厲害,故神鷹雖食人畜,卻不敢去趕逐,既便是獵人的弓矢也不敢加害神鷹.因此,神鷹吃人便成了常事.更有甚者,人在被啄食的時候,連抗拒也都不敢,任憑一群神鷹活活的被分屍。如有人被神鷹吃了,非但不加憐惜,大家則指此人一定有什麼虧心之事才受此罰,還以為這是今生前來還那蓄孽之債呢!
這一條路就是有如此的危險.不過,你們欲上須彌山,眼前卻有這兩條路可走,一是走神鷹嶺,二是出南穀.兩下相比較之下卻是南穀更凶,猛虎既多,道路又長,不易躲避。這條路上神鷹雖猛,但過嶺的道路隻有十來裏地遠,日中時過去或可不遇見神鷹.而且,現在祭祀期已到,有些趕早的人家已正在設祭,神鷹已有祭肉可食,就算遇到,或者不至於受到危害也未可知。”
永蓮聽了此話,不覺失色道:
“有這等險惡地方,叫我等如何過去呢?但不知除此之外,是否還有別的路可通?”
老者道:
“小路卻是甚多,隻是還要來得險惡,非但有虎豹豺狼,更有那妖魔鬼怪,休想走得過去。”
老者說完也就告辭入內,妙善大師道:
“永蓮你休生害怕之心,要知我們出家人除誠心修行外,其餘都沒甚相幹的,擔心軀殼之念切不可存,我們此去須彌山危險必多,豈止神鷹嶺一處,若就此畏懼不前,如何有達到須彌山的一天呢?一切自有佛法維護,包管平安可以過得嶺去.”
第二天一早,大家起身洗盥畢,老者又去備了早齋給她們吃了,三人謝過老者,告別登程。
三人一路向東北取道進發,大家為免生意外枝節,計劃午未之交趕過神鷹嶺,故沿路不敢停留,直到已牌時分,已望見那神鷹嶺矗立在麵前,鬱森森的樹林,黑壓壓的草徑,遠遠望去已很是怕人,若在此中行走,豈有不膽戰心驚的呢?她們又走了一程,已抵山麓,恰有一條石徑可以拾級而登。大家默誦佛號鼓勇前行,直到嶺巔,倒是沒有遇見什麼異外,連神鷹的影子也沒有看見一個。於是便轉下山坡,隱隱見數裏之外有一個很大的村落,妙善大師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