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管理學者托馬斯·彼得曾這樣評價企業精神的作用:“一個偉大的組織能夠長期地生存下來,最主要的條件並非結構、形式和管理技能,而是我們稱之為信念的那種精神力量以及這種信念對組織的全體成員所具有的感召力。”企業精神彰顯的是企業對員工內心態度的要求,也是員工本身應具備的理想追求。員工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員工的能力與企業的發展直接掛鉤,然而越來越多的企業不再將能力視為企業人才的第一標準。因為現如今,企業危機的症結已經由能力轉變為文化精神的缺失。

現代意識越來越強調權利義務關係,這種純粹的商業交換關係在現代企業中的表現尤為明顯。企業與員工的關係被單純解讀為雇用與被雇用、付出薪資與付出勞動,削弱了文化精神、情感要素,所以一係列危及企業發展的問題紛紛出現:職場情感淡漠,員工工作消極懈怠,出現問題互相推諉,拿多少工資做多少工作、多一分責任都不想承擔,將企業的提攜和培養視為理所當然,等等。這些表現是現代企業中最為常見的員工問題,而這些表現又都恰如其分地說明了文化精神中感恩心和責任心的缺失。

感恩心和責任心決定了員工麵對工作的態度、處理問題的方式和融入企業的速度與深度。眾多世界500強企業將感恩和責任視為員工必備的職業素養。任何積極樂觀、自動自發,並對一切都懷有感恩、敬意的員工必然是企業中最受歡迎的員工,同樣,感恩心和責任心必然為其開拓更廣闊的舞台,使其能夠更全麵、更充分地展現自我,從而實現自我。

一個人窮其一生隻為做好兩件事:一個是做人,一個是做事。感恩心和責任心是做好這兩件事的必然條件。本書以“感恩心做人,責任心做事”為主線,全方位解讀員工感恩心和責任心的培養細則,探討員工職業素養和企業文化精神樹立的重要課題,完善員工的職業精神,為現代企業的企業精神管理提供全新的解決方案。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