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戰時期的科爾沁草原(1 / 3)

在1930年的時候,內蒙古留學蘇聯的學生特木爾巴根等30多名青年就受共產國際派遣,分批分期地回到內蒙古哲裏木盟通遼一帶搞革命運動,其中特木爾巴根還當上了科左中旗滕海山部的騎兵副統領在他們的引導下,一大批優秀的內蒙古青年成長了起來他們為今後的革命發展起了主要作用

“九;一八”事變後,在科左中旗、科左後旗先後打起了“內蒙古自治”的旗號****軍成立於1931年“九;一八”事變的前一天,是後來被任命為所謂“第九軍管區司令官”的甘珠爾紮布和莫力廟活佛阿旺圖布旦在歐裏拚湊的,野心勃勃的甘珠爾紮布自封為司令

科左中旗的李海山對他的結義安達劉震玉“日本鬼子都騎到咱們頭上拉屎了,王爺為了顧全大局,服從蔣介石不抵抗日本人的政策,放棄了抵抗,走了,找你商量一下,看看我們該咋辦”

李海山原來是哲裏木盟卓裏克圖親王屬下領兵統領,劉震玉是科左中旗巡訪騎兵統領,二人都是蒙古族“九一八事變”事變後,日本人進了草原來拉攏他們時,二人都拒絕了日本人的拉攏

李海山告訴劉震玉決定成立內蒙古科左中旗反滿抗日義勇軍,一提出來,兩人一商量,二人決定隻身前往北平接受了張學良的委任,分別為遼北蒙邊騎兵第一路和第二路司令,統歸東北軍少將高文彬指揮李、劉二人回到本旗後,戰火已經燒到家門口在舊部基礎上招募蒙古族和部分漢族青壯入伍,分別組成了5000餘人和10000餘人的隊伍,各轄前後左右中五路人馬,誓師抗日

李海山對自己的結義安達劉震玉說:“他媽的德王一自治,南京的蔣介石馬上就來電,見報,看來老蔣也怕我們內蒙古自治內****也是割他的肉,日本人一打進來,他就不管我們了,自己抗不日還他媽的不讓我們抗日,老子在流血,他架大鍋,我就支小灶他做初一,我做十五咱們就和他對著幹不讓我們抗日,我們就自治,他老蔣對我們老蒙古就沒有著”

劉震玉說:“大哥,王爺現在被日本人攆得到北京去了,剩下我們這些人,你就帶我們和日本鬼子幹,打他小日本這幫癟犢子先祖成吉思汗的亡靈會保佑我們英勇的騎兵戰士,打敗東洋小鬼子的”

李海山叫著:“有弟兄們這句話,我們就打到他通遼城去,讓東洋小鬼子嚐嚐我們蒙古人的馬刀快不快”

1932年1月,李海山、劉震玉率部在通遼以北與偽內蒙自治軍顧問鬆井清助指揮的日偽軍兩次激戰,斃敵300餘人1月中旬,配備坦克、裝甲車並有飛機支援的日軍羽山支隊進攻通遼,李、劉二人率部在無有增援的情況下激戰兩晝夜後奉命撤退至餘糧堡、開魯2月下旬,兩部與駐紮在開魯的東北軍第17旅配合,殲滅來犯日偽軍,擊斃、俘虜日軍自鬆井清助以下數百人,繳獲火炮四門、步槍300餘支,並乘勢追擊,攻克日偽據點舍博圖,殲滅敵軍300餘人

1932年,遼寧、熱河兩省地區抗日義勇軍化為五個軍區,高文彬任第五軍區司令,李、劉二部非別編為第三、四梯隊9、10月間,李、劉等部兩次反攻通遼,一次反攻遼源,都攻進城內,予敵重創,但終因武器懸殊太大,未能收複兩城11月中旬,日軍第16旅團川原旅團長率7000日軍進攻義勇軍第五軍區司令部駐地康平縣城,經過五晝夜激戰,李、劉二人率部突圍至開魯,但司令高文彬被俘李海山後繼任第五軍區司令

1933年2月,李海山、劉震玉會同義勇軍李海清部打算反攻通遼,正當實施之際,日軍大舉進攻熱河,駐紮在開魯的東北軍第16旅不戰而逃,李、劉而部陷入包圍,付出慘重代價後,兩部經赤峰、圍場撤退至察哈爾此時,兩部都已損失慘重,元氣大傷李海山部傷亡2000餘人,中路統領必力袞**、左路統領湯吉林、前路統領李殿青及四位營長殉國劉震玉部的左路統領劉景堂,後路統領紀忱和三位營長陣亡,士兵傷亡更是在全軍三分之二以上

“艾彥你們幾個跟國民黨部隊走,保住性命要緊,我李海山對不住你們了日後遇到國軍的時候你們不要中國人打中國人就行了”李海山正中其實的和他的部下艾彥說艾彥倔強的沒有吱聲其他的幾個人遙遙頭他一咬牙使勁垛了一腳,腳下鬆軟的草原黑土地出了一深深的腳印,他帶著幾個人就去投國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