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時節,北國寒風凜冽,呼氣成冰。h省某縣城湖畔,一條鵝石小徑彎曲,繞湖穿行,湖畔三兩成群,晨練的老少們舒展手腳,迎著寒風,熬練筋骨。
縣城不大,於華夏萬千版圖不過滄海一粟,然城民尚武,自古已然。千百年習氣傳承,民間草莽,臥虎藏龍,高手武師,所在皆有。相比於國野朝堂,人人慕金,紙醉奢迷,此地亦為僅存的數方淨土。
距湖不遠,便是縣城最大的高中,泰半學子,雲集於此。學校頗大,占地千畝,人流混雜,精英良少固然很多,混混惡痞亦是不少。
叮鈴鈴,走廊間鈴音回蕩,透過高音喇叭,傳遍四方。此時正是六點一刻,學校晨讀時間。
校內某處角落,雜草叢生,古樹巍峨,數棵百年古鬆刺破蒼穹,鬱鬱針葉上積滿白雪,愈發襯得黎明寒氣森森。故老相傳,這八棵古鬆栽於明朝成化年間,已有數百年曆史,民國宗師孫入微曾於樹下枯坐三年,悟出破碑拳法,名揚三省。時至今日,孫家後人還居於縣城之中,破碑拳法代代相傳,亦不曾沒落。
鬆樹北邊,一道圍牆高聳,幾有二米,青磚鑄就,牆上刷以白灰,頂端嵌有鐵釺,釺頂尖銳,望之生寒。
學校實行半封閉管理,等閑學子,不得輕出。為防頑劣少年逃課外混,花重金砌了這座高牆,牆成之日,萬二學子困於牆內,除了假日慶典,無緣外出。
此刻,樹底人影一閃,一少年身穿白衣,竄至牆邊。少年腳力迅捷,一步半米,自百米外竄至牆下,不過數息。陽光照射,少年臉龐分明,一米七五的身高放在北方人中絕對算不上牛高馬大,但四肢勻稱,骨骼健碩,一細胞一關節鼓脹飽滿,充滿氣力,此刻經過快跑,臉不紅心不跳,呼吸慢勻,顯然是練家子,根底不俗。
少年約莫十七八歲,隻穿一套運動服,白色的外衣與積雪相溶,混為一體。寒風吹拂短發,少年無動於衷,烈烈寒風刺骨,於他來說,亦不過等閑,無傷身體。
少年來到牆邊,伸出手掌,輕輕在牆上一搭,借力躍起,腳底再蹬,已上了高牆,隨即縱身跳落,手腳熟練,似乎已練過千百次,青磚鐵釺,在他眼中,不過擺設。
腳踏實地,吸一口新鮮空氣,少年胸中暢快。不遠處湖水蕩漾,兩名船夫手持鐵叉,正在捕魚,彼此配合,一人搖船,一人持叉。搖船者赤裸上身,鐵鑄的船槳破開堅冰,手臂揮處,船行如飛。持叉者神情專注,一瞬不瞬盯著湖水,手中鐵叉高舉,一叉下去,湖水翻滾,一條七八斤的大魚中叉,鮮血淋漓,隨手摘下,扔入船中。
少年目視二人,暗暗點頭:“好家夥,都是高手!搖船的神力驚人,顯然練過神臂功一類功夫;舉叉的雙目如電,氣功已有相當火候,船行急速而穩如泰山,下盤亦是紮實。隻是,湖內禁止捕魚,此二人明目張膽,為何沒人管他?”
按少年的猜想,漣漪湖屬於公產,縣政府管轄,理法上是嚴禁捕撈的。此二人偷獵日子已久,並非一日,該早有人舉報才是,為何沒人受理?莫非公安局、派出所都是吃閑飯的?唯一的解釋是,二人身份顯赫,背.景亦非尋常漁夫,縱使有人想管,亦不能管,管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