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章:殺佛孫笑禪(2 / 2)

張均大喜:“前輩這是要出山嗎?”

孫笑禪又歎息一聲,說:“說來也怪,看到你第一眼我便知道,二十年後的那一線生機便著落在你身上,我不跟你走,豈非是跟自己過不去?”

張均頓時鬆了口氣,隻要請動這位孫笑禪就等於大功告成了!不過能夠如此輕鬆地請動孫笑禪,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他原以為會大費周章,甚至拿出身上的幾樣寶物才能請動對方。

孫笑禪指著降魔杵道:“這降魔杵還配有一套駕馭的口訣,你若能學會口訣,再加上體內的佛眼舍利,必能發揮出它的全部威力。”當即,他以神念把一段“金剛夜叉明王咒”傳給張均。

金剛夜叉明王是五大明王之一,左右手分持金剛鈴和金剛杵,是降魔明王尊。而金剛夜叉明王咒才是真正催動降魔杵的不二法門。

神念傳遞信息的速度比小強的心靈通訊還快,眨眼功夫,張均就明白了明王咒奧義,並緊記於心,終生不忘。他立刻就照勢催動起明王咒,降魔杵大放光明,三尊魔王騰空而起,分占三個方位,隱約結成一座降魔大陣。

他不禁叫道:“好殺陣!若是那屍魔再來,我必能困死他!使降魔杵再添一部護法!”

孫笑禪淡淡道:“不要高興太早,以區區半步神通控製降魔杵實在吃力,你若願意,我今日便助你突破到歸真境,開辟那精神領域!”

張均連忙道:“晚輩心靈欠缺,尚需時間去圓滿。”

“心靈修煉有何難?我這裏有五十二品菩薩道,我便一一傳你如何?”孫笑禪問。

幻空禪師吃了一驚,道:“師兄要以佛門灌頂之法,助張均突破嗎?”

高深的佛門灌頂之法,施法者能將一身智慧、經驗毫不保留地傳授給弟人門人,而且還沒有副作用。上師若肯為某弟子灌頂,那弟子必是他的心腹門人,要知道就算是親兒子,上師也未必肯為其其灌頂的,因為其灌頂一舉極為耗費心力。

孫笑禪淡淡道:“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覺、妙覺,這五十二品我已在等覺品,我將這一世的智慧傳授與你,倒也辱沒不了你這身佛緣慧根。”

和那最高隻能到羅漢即抱丹的小乘四果位不同,五十二品菩薩代表了大乘佛子從發心修行到成佛的漫長過程,其中的十信、十住、十行等還隻是凡人菩薩,後麵的十地菩薩、等覺、妙覺覺,才正兒八經的是聖人之道。

十地菩薩橫跨圓覺、半步神通、歸真三大境界;等覺則是為成佛做準備的階段,相當於顯聖境,這一境界的菩薩又稱大菩薩,老百姓耳熟能詳的觀世音、大勢至、文殊、普賢、彌勒、地藏等,都是大菩薩果位;再之上的妙覺,其實已相當於佛果,是覺行圓滿之究竟的境界。

孫笑禪今日之境界,便是等覺之境,是真真正正的大菩薩,大菩薩自然是有能力渡化他人的。張均知道機緣到了,立刻拜倒在地:“謝前輩恩典!”

“倒也不必謝我,二十年後,你還要還了這段因果。”說罷,他單掌探出,按在張均頭頂。張均有圓覺的心靈境界,而且破了心障,過了天關,其修為相當於十地菩薩中第六地的菩薩,即現前地。

十地分別是歡喜地、離垢地、發光地、焰慧地、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所謂現行地,是指修圓滿了般若智慧,照見緣起性空,徹悟諸法自性,可認為那真實的佛法已現前,所以稱現前地。

換言之,張均身為六地的菩薩,差一步就能見到“真正的佛法”,也就是說他即將開辟精神領域,而精神領域一旦開啟,就進入了下一地,成為第七地的菩薩,即遠行地。

所謂遠行地,意思是指那遠大光輝的目標就在眼前。也就是說,開辟了精神領域之後,就等若進入了另外一個大境界,從此前程遠大,如能修到最終必可成就無上果位!

孫笑禪一生的智慧和兩世的經驗積累,就這麼毫無保留地傳遞給了張均。多虧張均已經是六地的菩薩,修出了神念,而且本身資質也極佳,否則絕對難以承受這般大海一樣的般若智慧。

想要接受上師的灌頂,那也是需要根器和修為的,根器不足,修為不到,強行接受灌頂隻有死路一條。於是刹那間,張均的心靈層次不斷提升,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一直達到了法雲地,即第十地的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