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均對這個結果早有預計,倒也沒什麼失望可言。
當天下午,天行慈善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新聞發布會,張均親臨現場發布消息。
天行慈善經過這幾年的發展,運作機製已經非常的完善。每一天,它都能收到社會各界的大量捐款。加上日本二戰掠奪的寶藏陸續變現,資金都投入了天行慈善裏麵,使得天行慈善有充足的金錢做想做的事。
天行慈善有今天的成就,小強功不可沒。天行慈善第一個引入了小強的智能管理係統,在小強的精密計算下,每一分錢都花到了刀刃上,且效率超高。
此外,小強還把天行慈善的現金流進行投資,所得利潤依然歸慈善基金。比如去年一年,天行慈善因此增加了二百億美元的利潤。
最主要的是,天行慈善得到了全國人民的擁戴和依賴。每天都有成千上萬人自願成為義務誌願者,免費為天行慈善做事。
天行慈善的影響力是巨大的,因此發布會現場人山人海,國內外的數百家媒體聚焦這裏。
發布會現場,張均在致辭之後,就丟出了幾個重磅炸。他表示,天行慈善經過幾年時間的摸索和籌備,已經準備妥當,將在未來幾年內建立若幹慈善係統。
天行慈善第一個要做的是慈善醫療係統。早在幾年前,天行慈善就建設了自己的藥廠、醫療器械廠、醫院、醫學院校,以及醫學科研中心。
目前天行慈善已經在全國各地建立了完善的服務網絡和信息交換網絡。現如今,以此為基礎,它終於可以隆重推出自己的醫療體係。
天行慈善醫院的口號是平價醫療,在慈善醫院看病沒有回扣,沒有天價藥,更不用交紅包。大多時候,慈善醫院將進行保本運作,因此看病花費將非常低廉。
這個消息一出來,現場為之轟動,有記者提問:“張先生,記得幾年前,您提出過投資六千億興建醫院,培養醫療人員,建立藥廠,不知道成果如何了?當年的舉措,是不是與今天的決定有關聯呢?”
張均隱約還記得,這名記者當年確實采訪過他,他微微一笑,道:“計劃不如變化快,這幾年時間,天行慈善在醫療建設上的投資已經超四千個億。不過取得的成效也非常顯著,大約再有兩三年時間,就可以提前完成目標。”
“可這隻是天行慈善要做的第一步,接下來,我們還要進一步完善醫療體係,讓大家看病容易,看病便宜,看病方便。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將逐步推行‘智能醫院’。”
“張先生能不能向大家介紹一下,什麼是智能醫院?”有記者追問。
“在這個世界上,最優秀的醫學專家畢竟是少數,他們有著高尚的醫德,高超的醫術。隻可惜,他們的人數太少,因此不能為大多數的病人服務。”
“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天行集團旗下的多家公司聯合研發了一種智能診病儀器。這種儀器可以測試病人的生理指標,比如脈搏、血液、生物電場、體液變化、體溫數據等等。通過以上的生理數據,就可以對病人進行初步的判斷。”
“判斷是否準確呢?萬一出現誤診,將怎樣應對?”那記者繼續問。
“誤診的概率非常小,即便有誤診,下麵還有進一步的輔助檢查,從而幫助電腦進一步確定病人的患病情況。而一旦遇到疑難,就會有專家親自對病人進行診斷。當然了,儀器隻是一種輔助,優秀的醫護人員依然是重點,兩者將平衡發展。”
有關醫療體係的話題結束之後,張均又陸續把教育體係、救災體係、慈善銀行體係、保險體係搬出來,頓時就震驚了世界。
這全部的體係,將用五至十年的時間進行完善的建設,總投資將超過四萬億。
聽到這一消息,有記者難以置信地道:“據天行慈善官方公布的數據,似乎拿不出這麼多錢。”
張均微微一笑,道:“一年之內,天行集團旗下的多家公司將陸續上市,上市所得的很大一部分資金,將投入到天行慈善的事業中去。天行集團的使命和天行慈善一樣,都是服務於大眾,這一點永不改變。”
發布會結束後,全球的頭版頭條幾乎全部換上了天行集團,一夜之間,天行集團家喻戶曉。
當天晚上,張均出現在沈蓉的宿舍。沈蓉已經回來了,她秀眉緊鎖,瞪著張均道:“你到底想搞什麼名堂,這個時候應該低調做人才對,你倒好,偏偏跑出來攪風攪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