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隻是一個泛泛的概念,它的範圍非常之廣,由一係列的山脈組成。這裏交通蔽塞,人煙稀少,一派原始風光。
此刻,張均師徒二人徒步而行,從南至北,已經走了數十裏地。很遇到人家,二人就會詢問些情況。因此華布衣推測,如果神農門洞府果真在此,那麼附近的居民一定曾受到過神農門的福澤。
隻可惜,二人就這樣一連走了十餘日,也沒有什麼收獲,所遇到的人都沒有聽說過所謂的“神醫”。
不知不覺,他們已非常深入了,進入一片穀地。裏麵光線幽暗,哪怕陽光明媚的日子,也感受不到一絲陽光,且瘴氣重重,濕氣極重。
一條毒蛇突然從腳下躥起,咬向張均小腳,卻被他輕輕一抖小腿肉,就將毒蛇震昏過去,卻未下死手。
張均手握降魔杵,將方圓數十公裏的範圍盡收眼底,可惜未有什麼發現。不過他不氣餒,說:“師父,這蜀山的範圍再大也大不過一省,我們慢慢找,總能找得到。”
華布衣道:“是啊,若能找到我門洞府,神農門便可重拾昔日的榮光。隻是,傳言不可當真,萬一找不到,倒也不必失望。”
既然師父看得開,張均也就不擔心什麼,二人心無旁騖地尋找。
日複一日,轉眼又是半個多月,兩人已經將蜀地的五分之一查看了一遍。雖然沒找到洞府,卻有不少額外的收獲。
原來,這蜀地原本就是上古練氣士隱居修煉的地方,居然被他發現了幾處上古修煉者的遺址。但可惜的是,這幾處地方都已經麵目全非,裏麵的東西也都腐爛殆盡,沒留下有價值的東西。
隻有一座山洞引起了張均的注意,二人專門前去觀察。這山洞入口極小,可內部極為開闊。洞口都被砂石封死了,若非他能透視,根本就不能發現這個地方。
進入洞後,就看到裏麵有石桌、石椅,此外別無它物。不過在洞壁上,卻有大量的圖文雕刻,這些文字十分的古老,屬於大篆。
大篆是西周時代的字體,非常的古老,識者無多。不過張均當年跟隨華布衣研討了不少上古的孤本,倒也識得。不僅大篆,他甚至還能讀出一些鳥形文字甚至古梵文。
這都多虧他的佛眼舍利,佛眼之下,他非常容易就能理解文字蘊藏的意義。如果他願意,必是一代古言語學家,隻可惜他不好此道。
舉起手電,華布衣細細看了一陣,感慨道:“居然是周代修士的遺址,太古老了!”
張均則凝視觀看字義,看了大約三五千字,他感慨道:“師父,西周人的修煉法門,與現今的有很大差別啊!”
華布衣一笑:“你認為,孰優孰劣?”
“無有高下。”張均淡淡道,“修行在乎一心,法門隻是外相皮毛,不必在意。”
華布衣點頭:“沒錯,倒是被你說中了要害。”
難得遇到上古修士洞府,二人幹脆就留下來參研上古法門,一待就是三天。師徒二人發現,洞壁上記載的,居然是一種劍修法門,也就是所謂的劍仙。
所謂劍仙,並非像小說家所言的那樣,可以飛劍於千裏之外,取人首級。事實上,飛劍的真諦便是以劍證道,因此劍仙也是修士。
當然了,劍仙必然有非凡的劍術,他們正是通過領悟劍術,升華到領悟天地至理,陰陽變化的,從而證道圓覺,甚至步入神通。
通過洞壁上的圖文,張均仿佛看到了幾千年前,一位劍道修士在此苦苦參悟,終於在四十歲那年證得道果。不過,他一生的修為,僅止於覺空境,未能邁出那至關重要的一步。
知道了洞府主人的修煉經過,張均感慨道:“神通太難了,別說神通,單是圓覺這步就困難無比,非大智慧大毅力者難以達到。”
“那是自然。”華布衣道,“若是普通人圓覺,必會成為名動千古的人物。”
到了第三天晚上,正在參研的張均突然心中一動,眼識輻射出去,頓時就發現數公裏外,有一批人正趕過來。
那批人有八個,三女五田,年長的四十多歲,年輕的似乎才二十露頭。他們步行極快,都有功夫在身。
張均很快就發現,這些人居然都是以劍入道的劍修。不過他們的修為都不高,最厲害的一個,才是仙罡一重,其餘多是外罡、內視的高手,甚至還有三人沒有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