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1 / 3)

對外戰爭的數次失利,讓清政府變成了西方列強和日本都要捏上一把的軟柿子,在歐美經過一番遊曆的李鴻章思想上起了很大的變化,就當他想要回國一展拳腳的時候,卻被皇帝按在了冷板凳上。他冷眼旁觀維新變法的進行,明知道一定要失敗,卻不能說什麼,隻能最後給予變法人士一些庇護。

庚子之變,讓已經走到了人生的盡頭的李鴻章不得不再次從冷板凳上站起來,充當大清的消防隊員。他簽訂了《辛醜條約》,時隔不久,便撒手人寰。

周旋列強之間

俄國要幫清政府要回遼東半島,讓清政府上下產生了俄國可以成為一個有力盟友的錯覺。俄國其實也是包藏著禍心的,他們一直覬覦中國的東北。在19世紀90年代初,俄國就開始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這條鐵路西起莫斯科,東到海參崴,俄國企圖利用這條鐵路取得在遠東的話語權,從而比其他歐洲國家獲得更多的利益。

1895年,俄國開始私自派人到東北勘測線路,企圖在中國東北修建鐵路。俄國希望能夠避開歐洲其他國家的耳目,與清政府秘密談判,達成在東北修建鐵路的目的。此時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即將舉行加冕儀式,各國都要派出代表前往俄國首都彼得堡祝賀,這個時候就是秘密談判的最佳時機。

清政府外交第一人李鴻章當然是秘密談判的最佳代表,於是在1896年2月,李鴻章代表清政府出使俄國,他身上除了秘密談判外,還肩負了其他的任務。慈禧太後覺得既然要前往俄國,不如趁機在歐美遊曆一番,跟西方列強聯絡一下感情,並且進行一番考察,看看有沒有可以加強大清國力的辦法。

1896年3月28日,已經74歲高齡的李鴻章帶著兩個兒子從上海出發,開始了他的外交之旅。1896年4月27日,李鴻章到達了俄國港口城市敖德薩,30日乘坐火車到達彼得堡。俄國為了這次談判可謂是煞費苦心,為了讓李鴻章有賓至如歸的感覺,他們將李鴻章所下榻的地方布置的與中國一模一樣,並且沙皇還告誡俄方的談判代表財務大臣維特,與李鴻章談判的時候要遵照中國的禮儀。

李鴻章與維特的談判很快就展開了,俄方的說法是向中國借地修路,給清政府開出了支持中國領土完整的條件。李鴻章覺得俄國在東北修路的做法本身就侵犯了中國的主權,而且借地修路這件事情如果開了先河,西方列強紛紛效仿的話,那麼大清朝就會國將不國。維特是個聰明的談判家,他發現李鴻章雖然沒有答應他的意見,但是態度不是很堅決,如果俄方拿出足夠的籌碼,李鴻章還是會答應借地修路的事情。

5月7日,沙皇秘密接見了李鴻章,開出了更高的加碼,包括俄國不會侵占中國領土,如果其他列強想要侵犯中國,俄國願意做中國最堅強的後盾。李鴻章將俄國開出的加碼電報給總理衙門,李鴻章認為沙皇要比維特厚道得多,開出的條件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沙皇也是皇帝,說出來的就是金口玉言,不用擔心俄方會反悔。

5月8日開始,李鴻章繼續與維特談判,俄方開出的條件變更為:如果中國出事,俄國將無條件給予援助,來換取東北的鐵路修築權。而李鴻章希望以兩國互相幫助為條件,換取由清政府自己修建這條通往俄國鐵路的權力。

在長達一個月的談判中,李鴻章步步退讓,最後雙方簽訂了《中俄密約》。密約內容是中國與日本或日本的同盟國發生戰爭時,俄國要為中國提供糧食和軍火,中國同意俄國修築一條從東北連接西伯利亞大鐵路的鐵路,並且不管是戰爭時期還是和平時期,俄國可以隨意通過這條鐵路運送士兵和軍需物資。到了簽字的當天,維特和沙皇商議,覺得條約上“日本同盟國”的字樣會引來歐洲其他國家的敵視,於是刪去了這幾個字。簽約時李鴻章並沒有發現,就這樣不明不白地簽訂了改動後的密約。

1896年6月11日,李鴻章離開俄國開始了出訪歐美的旅程。一行人先是到達的德國,李鴻章在德國受到了熱烈的歡迎。李鴻章與德國外長馬歇爾進行了會談,並且代表清政府感謝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命令德國幹涉日本歸還遼東的事宜。此後李鴻章還參觀了德國的軍隊,德國軍隊精良的武器讓李鴻章十分羨慕。之後李鴻章還會見了德國前任的“鐵血首相”俾斯麥,李鴻章因為他強硬的作風被稱為“東方俾斯麥”,兩個俾斯麥見麵以後生出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當時德國剛剛研製出了X光機,當俾斯麥聽說李鴻章左臉中還留有一顆子彈的時候,希望能用這台X光機幫李鴻章取出子彈,於是李鴻章就成了中國第一個照X光的人。雖然當時德國已經具備了取出這顆子彈的醫療技術,但是李鴻章年事已高,不適合動這種手術,最後這顆子彈還是留在了李鴻章的臉頰裏。

7月5日,李鴻章來到了荷蘭首都海牙,作為海上強國的荷蘭並沒有吸引李鴻章的注意,三天後李鴻章就離開了荷蘭,前往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在比利時,李鴻章拜見了比利時的國王裏奧波爾德二世,並且參觀了比利時的軍事演習和軍工廠。因為李鴻章覺得比利時的大炮比較先進,所以非常喜愛。兵工廠的廠長看見李鴻章臨走時對大炮戀戀不舍的樣子,主動提出贈送一門大炮給李鴻章,並且派人將這門大炮送往了北京。

之後,李鴻章又先後參觀了法國和英國,在法國著重參觀了報社、博物館、學校和礦場,這些東西讓李鴻章大開眼界。而在英國,李鴻章著重地了解了英國的議會製度,親自與上、下議員的議員們進行了交談。李鴻章又參觀了英國的造船廠、軍工廠和銀行。英國的先進科學技術給李鴻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歐洲之旅結束後,李鴻章開始了美洲之旅。他先後到達了美國和溫哥華,在那裏,他受到了熱烈的歡迎。但是在美國的時候,因為李鴻章的黃馬褂還鬧出了不小的笑話。美國媒體當時對中國的了解很少,隻知道黃色是皇室的象征。那麼李鴻章身穿黃馬褂出行,又聽說他是中國最高的代表人物,開放的美國人就以為慈禧太後已經嫁給了李鴻章,李鴻章已經是皇室成員了。第二天美國有影響力的報紙紛紛對李鴻章和慈禧太後之間的緋聞進行了各種猜測,李鴻章嚇壞了,從此再也不敢穿黃馬褂出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