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7 老樹成神(1 / 1)

第八章 7 老樹成神

近讀《森林與人類》1995年第4期上,謝廣森先生的文章《森林又一憂》,心裏重又鼓脹起綠色的憂慮。黃山尖和蓮花村兩個地方森林失火,林業局的機關人員聞訊從遠處趕來,整日整夜地在山上救火,而當地的村民們卻打麻將、甩撲克,悠閑自在地仿佛是從電視裏看救火的場麵。燒的是他們的山,毀的是他們的林,他們是怎麼了?

他們身上缺了點什麼?缺鼓動,缺獎金,缺製度,缺懲罰……也許都缺,但主要缺少綠色意識,缺少文化。關於森林對人類的重要性,林業局的人說破嘴皮子了,電視裏、報紙上說得夠多的了,如果火離自己很遠可以裝傻充愣,可大火就在眼皮底下燒,竟無動於衷。他們身上又多了點什麼?冷漠,自私,無知?

如果說因缺乏綠色對人類有什麼危害,已經講得太多,讓缺乏綠色意識的人反而處變不驚了。那我就講講我們這個民族的綠色傳統。

在中國民俗文化裏,自古就有敬樹的傳統,視樹為一種風水。農村裏凡門前或院裏有大樹的人家,絕不會是貧困戶,哪個村裏有一棵或幾棵大樹,被認為是全村人的福氣。古代的陵墓和現在的烈士陵園,哪個沒有樹的。北京城曆來被認為有一股帝王氣,隨處可見的參天古樹就是一種重要標誌。如若不信,到故宮後的禦花園、北海、景山、天壇、地壇等公園裏走一走,自然就會感受到那股不同尋常的氣息。

台灣屏東縣至今還保留著拜樹的風俗,把全縣79株百年以上的老樹作了登記,安上神稱,按時祭拜。如,一株老茄苳樹被封為茄苳王公,在樹幹上圍一圈紅布,上寫茄苳王公福德正申,下設一神像,經常燒香,供果。還有的老樹被封為梓童帝君、神木壇、榕樹公……每一棵老樹都有一段傳說,一個故事,有的具弄璋的能力,有的曾嚇跑土匪救過村民,還有的能解疑難雜症一一也許有人會說這是封建迷信,以我看這種敬樹的迷信比燒樹的不迷信要好。

‘我並非提倡老樹迷信,我尊敬這種愛樹的虔誠。海南島農墾局把幾株橡膠母樹,封為開發海南的功臣加以保護。後人把歐陽修種的柳樹稱為歐陽柳,西湖人把蘇東坡植樹的長堤稱為蘇堤春曉,還有文天祥的寓誌植揚,孫中山種酸豆樹以示興國老樹成神,護國護民。人們敬樹、拜樹,其實敬拜的是大自然。

現代科學技術愈發達,愈感到大自然對人類的重要和神秘,愈提倡保護大自然,幾乎沒有人再空喊戰勝大自然的口號了。

現代中醫學也得出結論:柳樹對人的腎髒有好處,楊樹養肺,鬆樹護肝,蘋果樹保心髒……這總不能算迷信吧?

再回到我們的傳統上去,古人有不樹者,無槨的規定。不種樹的人,死後不許進棺材在古代這等於是不得好死。焚書坑儒的秦始皇,卻下令百姓種樹:每三丈而樹,樹以青鬆。

被後人誤解較多,名聲不太好的隋煬帝,開鑿大運河,鼓勵百姓兩岸種柳,種活一棵獎細絹一匹。元世祖忽必烈詔書天下: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本,衣食以農桑為本。等等,等等,柳暗花明才能又一村。

可見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文明史,並不缺少綠色。陝西黃陵縣軒轅廟裏有一株古柏,乃軒轅黃帝所栽,至今已四千餘年。它就是活的綠色曆史,每一株古樹都是一部綠色的曆史,既見證於過去,又矚目於未來。

但,如果沒有綠色,沒有森林,人類還會有未來嗎?

199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