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4 政治金錢(2 / 3)

有本事又沾不上邊兒的就什麼也吃不到。吃了白吃,不吃白不吃。

商品大潮勢如排山倒海,社會開始崇尚土包子式的文明:炫耀富有,哪怕是假富、虛富、浮腫。一切都不如馬上發財,最要緊的就是榜錢。這使一些掌權者一下子變成了弱者,權力不能給人以絕對地滿足了,金錢倒可以買到許多歡樂。經濟上的缺乏安全感,使一批領導者對自身的價值產生了懷疑,擔心下台後會淪為城市貧民。與其有權不使過期作廢,不如趁早將權力兌換成金錢。於是—政治,或者說這些人手裏所掌握的那一級政權,失去應有的品格,甚至轉變了性質,向金錢折腰,直至屈下一膝。為自己的家屬、親戚、朋友、有特殊關係的商界人物,批條子,透消息,給政策,通關節,讓他們大發,自己沾光。

這種政治和金錢的交易,與把經濟搞活和以經濟工作為中心是兩回事,隻會極大地損害國家經濟。

政治隻為少數有錢的人提供保護和方便,政治的性質就變了。

令人費解的是,當今社會上大大小小掌握一定權力的人,決不會是最貧窮的一群。為什麼正是他們中的一些人對金錢更貪婪,對造成權力和社會的腐敗應負首要責任呢?使我對某些發達國家行之有效的以富養廉的辦法,在中國是否也有同等效果,產生了疑問。

這恐怕又是政治問題。

政治家考慮的是怎樣對曆史負責。

而政客隻考慮自己下台以後怎麼辦,眼睛緊緊盯著錢,其它的一切都去他媽的吧!

有些人靠政治金錢發了財以後,反過來又對政治表示出極大的蔑視。一位曾不可一世的農民企業家是這祥做的:一方麵他要不斷地製造新聞,上電視,上報紙,甚至不惜重金買記者、買

鏡頭、買版麵,要當這個委員,那個代表,參政、議政。同時他又公開向手下人講,買通個部長隻要五千元就行,誰多花一分錢算你失誤,扣你獎金!買通個局長二千元,買通個處級幹部嘛一一五十斤大米加二十斤玉米麵……政治、權力、領導人,在他眼裏就這麼不值錢。凡見到官銜比他大的人,他第一句話必問:你一個月掙多少錢?得到回答後就撇撇嘴:還不如我這裏一個打工仔掙得多,還不夠我抽煙的!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在北京參完政議完政之後,去他的村子參觀,或者說去朝拜致富典型,看看這位名揚四海的人物是什麼樣子。他卻不給麵子,不肯出麵接見一下,隻叫下邊的人放放他的講話錄音,或者叫他的兒子搖著扇子,穿著拖鞋,傲慢地向所謂中國的議員們訓導一番。

當政治向金錢屈膝,政治必然會受到金錢的戲弄和鄙視。

而中國的政治又不可一日無典型,通過典型引導社會。典型就是一個時代的寶塔尖。當下的致富典型,可以更容易地得到大量政治金錢。典型越多,政治金錢花費就越大。

既然典型是政治根據自己的需要扶植起來的,它命中注定是短命的。沒有永久的在任何政治時代都吃香的典型。

政治會經常風雲突變一一這是政治的規律。不隻中國如此,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個國家的政治都是如此。

所以,從眼前看能得到政治金錢是很便宜的事情。從遠看貪用政治金錢則是極其危險的。靠政治金錢建立起來的財富,也最容易被政治風浪吞沒。倘若誰有了錢之後,就自以為可以買政治、玩弄政治了,那他就會被吞沒得更快!想想禹作敏以及過去許多風雲一時的典型人物吧……

個體戶和領導者

前不久某市一家私營酒樓開業,省市兩級的黨委、政府、人大、政協、工會、婦聯、共青團、公安、檢察院、法院、稅務局、銀行、工商局等幾十套領導班子的主要成員以及各界的頭麵人物,都接到了印製精美的請柬。請柬上寫明不僅設便宴招待,還有紀念品相贈一這是很能激發人的想象力的:這位老板在省城的知名度決不亞於省長,甚至是個比當省長更令人羨慕的人物。有膽、有識、有好運氣,起步早,得風氣之先,是第一批發起來的人。眼下擁有五家企業,全省最大的金銀珠寶店是他的,在其他省市還有分店,人稱金王!就說這家酒樓,論規模也許不是全省最大的,但品位肯定是最高、最有特色的,尚未開業就已經被炒熱了,想去他的豪華間吃飯的人早就開始排隊了。此人出手不凡,每有舉動,必是高招。他會給來賓送什麼紀念品呢?反正不會是一般化的大路貨,肯定是大家意想不到的東西。有人甚至想到,金王送禮不會沒有金,即便不是金項鏈、金戒指,至少也應該是金手鏈、金耳墜之類的玩意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