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們向泰森發出陣陣歡呼,有的叫著他的名字,有的對他揮手飛吻。一歌星出人意外地登台演唱,為泰森出場作最後的渲染。拳擊場外卻有二十多名男女和孩子步行示威,高喊著強奸不是體育的口號。場內場外,反差極大。是抗議,又等於給這場比賽再添一景,色彩更豐富了。
從9點就坐在電視機前等著看泰森,三個小時過去了,千呼萬喚,泰森終於要動手了。他麵色陰沉,目光凶狠,死死盯住對手,比他高大、粗壯、年輕的麥克尼雷,卻目光低垂,不看泰森,或許是不敢,看上去在精神上有點怯。裁判一宣布比賽開始,他卻戲劇性地跑著撲向泰森,我還沒有看清怎麼回事,他就被泰森打倒了。站起來再戰,被泰森三下五除二又放倒了,於是麥的教練跑上台宣布認輸。共用了1分22秒,比賽結束了,這就算泰森勝了。
沒有試探,沒有預備,上來就是高潮,短促而精彩。和前麵兩場的沉悶、冗長、沒完沒了地試探和難分伯仲,形成強烈對比。泰森到底是泰森,拳壇需要他,沒有他的拳擊簡直不叫拳擊!但似乎也太精彩了,精彩得不真實、不殘酷,像在表演,在做戲。於是觀眾席上罵聲四起,罵麥克尼雷的教練不該中斷比賽,罵泰森的經紀人戲弄觀眾……
總之,大家不滿足。不滿足什麼呢?
等了三個小時,看了一分鍾,不過廳。為什麼不過癮?
沒有滿足人們對殘酷的渴求。人們花錢到這裏來,是想看一場泰森的惡鬥,或者他把別人打得臉上開花倒地爬不起來,或者別人把他打得血肉模糊。人們對殘酷的愛好如同刀鋒追求傷口一樣執著。從古人讓奴隸角鬥,然後發展到鬥獸、鬥牛,乃至規模更大且無任何規則可言的殘酷一戰爭的屠殺。人類對殘酷場麵可謂百看不厭。泰森之所以受歡迎,因為他是殘酷的天才,一分
半鍾賺了二千五百萬美元。人類早就懂得了用殘酷發財。
一一這是一神有規則的可觀賞的殘酷,是和平的戰爭。如同人們喜歡看恐怖片、暴力片一樣。局外人甚至可以從電視上像看焰火、看電子遊戲一樣,欣賞海灣戰爭的轟炸,這難道不是在欣賞殘酷嗎?
如果拳頭或炮彈向自己頭上飛來,殘酷降臨到自己身上,我想能抱欣賞態度的人就不多了。拳手們則不然,以給別人施以殘酷為樂、為榮、為職業、為名利雙收的手段。其中最殘酷者是拳王,殘酷是他們的一種資本、一種力量、一種優勢。
殘酷的故事從來都最引人關注,殘酷的故事經常都會發生。所以欣賞殘酷的人們還可以繼續欣賞下去。
199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