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某,照相機快門廠的工人,丈夫病故,獨力供養兩個兒子上學,他們的功課學得很好,隻是嚴重營養不良,貧血。因為全家隻在晚上生一次爐子,把一天的飯做熟,早、午吃冷的,為的是省出一點煤錢。
有一些家庭,自春節過後沒有聞過肉味兒,孩子們最大的願望是吃一頓餡裏有肉的餃子。還有的忍受不了貧窮的恥辱而自殺。
有個半導體器件廠,五年沒有給退休職工報銷醫藥費。有個公司還拖欠著十幾個已經死了的職工的醫藥費。黨貢三,原是一家工廠的黨委書記,靠離休金養活老伴和呆癡的女兒。工廠突然一連三個月不再發給他離休費,斷了飯門,年已七—歲,門前冷落,隻有坐以侍斃。
這些事情不是發生在深山野嶺,是發生在燈紅酒綠的大城市裏。我采訪了某局十四個長期處於嚴重虧損狀態,多數已停產或半停產,少數業不抵債,瀕臨破產的企業,這種基本生活缺乏保障的職工達九千四百一十三人。拖欠職工工資最長的六個月,一般拖欠三個月。拖欠勞保工資一百三十三萬元,拖欠退休金一百三十萬元,拖欠在崗職工工資八十五萬元,共拖欠醫藥費三百八十九萬元。
有人倡議共青團員捐助,全局二萬名共青團員捐助了五千元,每人平均二角五分。不能說多,也不能說少。青年們提出,這是私人捐助能夠解決的問題嗎?有些人少貪一點,少占-點,少一點腐敗,少一點失誤,少奢侈一點,豈不勝似擠青年人的牙縫兒!
當領導同誌向這些困難戶發放一百元或二百元救濟金時,常有人感動得率領全家下跪,以表謝意。老實巴腳的工人,窮得失去了氣勢。既已無可奈何,還計較什麼?
城市貧窮的主要原因是一些企業不適應市場經濟,連鎖倒閉。但是工人們為企業服務了幾十年,他們的勞動剩餘價值早就全部貢獻給了社會。現在企業一黃,老帳全不認了,不再管他們,這公平嗎?一位老工人說:解放前是有嘛別有病,沒嘛別沒錢。解放初期國家頒布《勞保條例》,工人生老病死有了保障,我們打腰鼓、扭秧歌慶祝,現在這句話不靈了。可連資本主義國家都有社會保險製度,在美國貧困線以下的人看病就不要錢嘛。這話裏的含意很真實。
當今有錢的人也許會對這種現象不大以為然,甚至嘲笑這些窮人是因為自己沒有本事。古人講笑貧不笑娼,男盜女娼,殺人越貨,敲寡婦門,掘袓宗墳,似乎都要比貧窮更好一些。貧窮等於恥辱,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窮人們》裏說:富人最不願聽窮人對自己不幸命運的申訴。
然而,不消滅貧窮,社會的文明和進步,安定和祥和又從何談起?
一個還有著幹柴烈火般貧窮的社會,也不會成為富翁們的天堂。現代社會更不應該歧視或漠視貧窮,到了該重視該解冉這些問題的時候了。即便是一個正常的母親,她疼愛發了財的兒子,但也會更心疼窮得當了乞丐或成了殘廢的兒子。何況一個國家!現代人誰不喜歡錦上添花。而現代社會又恰恰最需要雪中送炭的古道熱腸。
199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