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願證明,如果誰的行為善良、高尚,那麼他定能擔當患難。2

—貝多芬

1.本文是1903年《貝多芬傳》的初版序,但其內容上並不局限於《貝多芬傳》,而是對《名人傳》全書作了一個提綱挈領式的說明,故將此文作為前言置於本書的起始。

2. 1819年2月1日在維也納市政府的講話。

我們周圍的空氣是那麼渾濁。古老的歐洲在渾濁與腐敗的氛圍中已經變得麻木不仁。庸俗的物質主義壓抑了思想,阻撓著政府與個人的行動。整個社會在謹慎卑劣的自私自利中窒息。人們已經喘不過氣來。——請打開窗戶吧!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讓我們呼吸一下英雄們的氣息。

人生是殘酷的。對於那些不甘於平庸的人來講,人生就是一場沒有休止的戰鬥,而且往往是悲慘,沒有榮譽,沒有幸福,在孤獨與靜寂中展開的戰鬥。貧窮,日常的煩憂,超負荷的愚蠢的勞作,沉重地壓在他們身上,消耗著他們的精力,讓他們絲毫沒有喘氣之機。他們沒有希望,沒有一絲歡樂,而且絕大多數還相互隔離著,就連對患難中的弟兄們伸出援手的安慰都沒有,他們不知道彼此的存在。他們隻能依靠自己;而有時連最強的人都不免在苦難中跌倒。他們也會求助,呼喚他們的朋友。

正是為了援助他們,我才在他們的周圍聚集了這些英雄的朋友,這些為了善而受苦的偉大心靈。《名人傳》並不是向野心家的驕傲訴說,而是獻給受難者的。實際上,有誰又不是受難者呢?讓我們把神聖的苦痛的油膏,獻給受難的人吧!在這場戰鬥中,我們並不是孤立無援的。世界的黑暗,已經被神聖的光芒所照亮。現在,在我們身旁,我們就能看到兩朵最純潔的正在閃耀的火焰——正義與自由:畢加爾上校1和浦爾的人民2。即使他們未能把濃密的黑暗一掃而空,至少他們閃耀出來的光芒,已經給我們指明了道路。跟著他們往前走吧,跟著那些分散在各個國家、各個時代、孤獨奮鬥的人走吧。讓我們來摧毀時間的阻隔,從而實現英雄民族的複生。

1.按1894至1906年間,法國有發生了一起大冤案,即著名“德雷福斯事件”。德雷福斯大尉被誣通敵罪,被叛終身監禁。1895年陸軍部秘密警察長畢加爾發覺此案是誣陷,竭力主張平反,結果觸怒軍方,連帶下獄。著名作家左拉亦因主張正義而備受迫害,流亡英國。1899年,法國政府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重審此案,並由大總統下令特赦。1906年,德雷福斯再由最高法院完全平反,撤銷原判。畢加爾上校是此冤獄的最初殉難者,故作者以他作為正義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