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5. 《挫折教育,給孩子體驗挫折的機會》(2 / 2)

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接受它,就是接受成長。所以,媽媽要認識到,孩子一生中不遇挫折是不可能的,要想讓孩子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必須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在適當的環境下放開手腳,留給孩子一個生活自理的空間,讓他在摔倒中逐漸增強抗挫的能力;使孩子能始終保持積極心態,形成執著的品性。經過在逆境中千錘百煉成長起來的孩子才能更具生存競爭力,這也是媽媽應為孩子盡到的義務和責任。

【名人示範榜樣】

李嘉誠是香港巨富,他非常注重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他希望孩子依靠自己的努力來學習今後立足於社會的本領,而不能依靠媽媽來生活。

李嘉誠在他的兩個兒子李澤钜和李澤楷隻有八、九歲時,就讓他們參加董事會,一方麵讓孩子們列席旁聽,另一方麵讓他們就某些問題來發表自己的見解。通過參加董事會,兩個孩子不但學會了父親以誠信取勝的生意經,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這段生活為他們今後在事業上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後來,兩個孩子都以優異的成績上了美國斯坦福大學。畢業後,他們向父親表示想要在他的公司裏任職,幹一番事業。李嘉誠斷然拒絕了他們的請求。他對兄弟倆說:“我的公司不需要你們!還是你們自己去打江山,讓實踐證明你們是否合格到我公司來任職。”於是,這兩個孩子去了加拿大,一個搞地產開發,一個去了投資銀行。他們憑著從小養成的堅忍不拔的毅力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把公司和銀行辦得有聲有色,成了加拿大商界出類拔萃的人物。

【給媽媽的小建議】

媽媽要讓孩子體會到挫折,可以有意設置障礙,培養抗挫折能力,媽媽在平時應有意識為孩子創設挫折情境,為孩子打下勇於麵對困難的預防針,讓他獲得應對挫折的適應能力。比如媽媽可以讓孩子負責去做某件事情等,但要注意,障礙設置難度要適中,否則屢次失敗,容易引起孩子的自卑。

但是當孩子真的遇到挫折時,媽媽不能置之不理,采取“無視”態度或者指責、謾罵孩子,而應幫助孩子認真分析挫折產生的原因,采取正確的方法戰勝挫折。同時還應讓孩子認識到挫折本身並不可怕,最重要的是要敢於麵對挫折。

因此,媽媽在孩子遇到挫折時,適時地扶他一把,給予鼓勵,才能幫助孩子學會忍受暫時的焦慮與不安,加強對困境和壓力的容忍力,並且有信心和方法去克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