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4.《請媽媽放手,讓孩子自己拿主意》(1 / 2)

第十七章 4.《請媽媽放手,讓孩子自己拿主意》

我們給子女最好的遺產就是放手讓他自奔前程,完全依靠他自己的兩條腿走自己的路。

——美國聯邦教育部長 鄧肯

在一場讓孩子運動的親子活動上,中國媽媽始終擔心孩子顛倒、撞傷、玩耍弄髒衣服,時時刻刻都護著孩子,反倒縮手縮腳;而來自美國的父母卻讓孩子肆無忌憚地奔跑、嬉戲、摔倒,真正度過了開心一刻……

媽媽不願放手,因為怕孩子不會,或受到傷害。可是媽媽老是幫孩子決定、拿主意,但是卻不能了解孩子的需要,於是本來可以辦好的事情反而會一事無成。

讓孩子從小就學會由自己來決定自己的事情,對孩子的後天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注意讓孩子從小就養成自己拿主意的習慣,這樣的媽媽也不必為孩子大包大攬,孩子也因之得到自由發揮的空間。

讓孩子自己拿主意是培養孩子獨立自主能力的良好方法,如果媽媽什麼事情都幫孩子安排好再讓他做的話,那樣孩子永遠也不會獨立、萬事依賴別人,遇到意外的事情更是不知道如何應對。

雷女士是我的一個學生的媽媽,她的女兒自主意識比別的孩子都強,不免讓我有些好奇,向她討教了原因。雷女士說為了培養孩子的自主意識,女兒三歲之後,雷女士便開始放權(掌握好度),試著讓女兒自己拿主意。

平時燒菜,雷女士讓女兒幫忙,比如,炒絲瓜,就讓她削皮;燉豆角,就讓她擇豆角……在幫媽媽搞了幾次衛生之後,女兒就知道了要先擦高處的東西,最後再掃地,這樣才不會“返工”。為了鼓勵女兒自己拿主意,去超市買東西的時候,雷女士會征求女兒的意見,允許她挑一至二件自己需要的東西。

對於雷女士的放權,女兒是很讚同的。漸漸地,她開始習慣自己拿主意。每天晚上聽完天氣預報後,她便準備明天的衣物;班上的小朋友同學過生日送什麼禮物,隻要合理,雷女士一般都對她的主意給予支持。

當然,讓小孩參與“政事”,自己拿主意,著實費了我們許多時間。有時孩子會幫倒忙,但想一想,孩子一天天獨立,一天天成熟,付出摔破幾個碟子、弄髒幾塊地毯的代價,還是劃算的。

“讓孩子自己拿主意”隻是培養孩子自主意識的方法之一。隻要媽媽留心,生活中能夠培養孩子自主意識和能力的機會還是很多的。

宏宏才七歲,卻像個男子漢,遇到事情,一般都能自己想辦法解決。這與媽媽平時放手讓他自己做事不無關係。

一般媽媽對小孩子做事不放心,無論購物、外出,還是遇到其他事情,多是媽媽代勞。宏宏的媽媽卻反其道而行之,隻要孩子能做的事,大人絕不代勞,讓兒子親自去體驗,自己能拿的主意讓他自己拿。如果遇到舉棋不定時,媽媽就會在一邊當參謀,給他講明道理,而後仍然讓他自己決定。

有一回,媽媽帶宏宏去南京遊玩,在玄武湖公園時找不到他了。媽媽雖然也感到有些害怕,但知道宏宏記得媽媽的手機號碼,即使找不到他們,也會想法和他們聯係的。果然,一會兒爸爸的手機響了,是一個陌生的當地號碼,果真是宏宏,他說他在一家小報亭前打的公用電話。

爸爸問他:“你身上有錢嗎?”宏宏說打電話的錢是向報亭主人央求借來的。不知什麼原因,電話斷了,爸爸心想壞了,要是宏宏身邊有錢就好辦了。爸爸又把電話撥過去,想讓宏宏不要走,等在那兒,然而卻打不進去,電話一直占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