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四
和田曉軍分手之後,洪燕沒有立即趕去長途汽車站,她沿著大街上的人行道,慢慢往前走,她忽然覺得自己的思想和田曉軍之間差別之大,或許是因為田曉軍上了大學,而自己還停留在高中畢業這個文化層次上,看來大學真的成了一個人思想飛躍的分水嶺!
洪燕雖然出生於改革開放之初,她並沒有看到中國老百姓衣不裹體,食不充饑的年代,如今的中國,科學技術,人民生活雖然產生了一個很大的飛躍,但是仍然還是發展中國家,和那些先進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中國缺少什麼?正是缺少像田曉軍這樣從觀念上進步的一代年輕人。這樣一想,她的心裏也就豁然開朗了許多。在她感覺中,趙興華雖然沒表達過像田曉軍這樣的理論,可她從趙興華那雙睿智的目光中看出他對未來的信心和勇氣。甚至她相信,一旦蘊藏在他心中的智慧被開發出來之後,那一定是無法預料的寶貴財富。
這樣胡思亂想了一會,渾身似乎充滿了活力,她下定決心,義無反顧地支持趙興華,無論麵臨著多麼大的艱難和坎坷。她也絕不後悔。
田曉軍告訴她關於趙興華的案子的幕後一些故事,洪燕也並不感到意外,這實際上也是一次權力和法治的較量。當然憑一個小小的田曉軍豈能扭轉這樣一個大的案件。那個被打死的大平頭的父親才隻是一個副縣長,可是他的權力已經滲透到許多高層機關,所以,田曉軍說,這個案子一時兩時想徹底翻過來怕是不容易的。能發展到今天的局麵,沒有給趙興華判上十年八年,已經是上層權力和法治鬥爭的結果。說明還有一種力量在牽製著權力的膨脹。田曉軍說僅憑這一點就看到中國的法治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現在對方還在動用一切經濟,政治手段,要對趙興華追究刑事責任。
不管怎麼說,洪燕還是非常感射田曉軍的。通過這件事情,也讓洪燕進一步了解田曉軍的為人和他的品德了。但是麵對田曉軍那雙熱誠目光,麵對他那火一般的熱烈感情,洪燕沒有狠下心堅決地回絕他。
登上返回黑山坳的長途汽車,趙興華臉色嚴峻,少言寡語,他從不主動和洪燕說一句話,而每當洪燕和他說話時,他有時隻是用一個字“是”或“好”、“行”、“不”來表示,甚至連一個字也不多說,隻是點點頭或者搖搖頭。
當初趙興華在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時,那顆激動的心晝夜都像擂鼓一樣,那是何等的榮耀、何等的激動啊!那天離家的時候,不僅父母、親戚,連全村鄉親,都自發地把他送到村口,那種場景確實壯觀,讓人興奮和激動。現在趙興華閉上眼睛,當時的那些情景如同慢鏡頭一樣一幕一幕地浮現在眼前。
上大學之後,他很少回憶起當時那種少年壯誌不言躊的心情,三年多來,每次放假,他都懷著迫切想念父母的特殊心情,而每次返校時又都迫不及待的想回到校園,回到教室。然而現在,他不知道自己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他希望汽車慢一點開,希望這條路永遠沒有盡頭,就這樣永遠在一種沒有完了的前進當中。當他意識到自己是在回家的途中時,他又突然覺得害怕見到自己的父母,害怕見到大塘溝的相親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