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山水小品 6.最是鮮活的記憶
涇川古邑有個深沉的上店村,村中鮮活著一棵樹,一棵老樹,一棵香樟樹。她腰大十圍,高過百尺,冠幅盈畝。崢嶸挺立,四時而不凋。枝葉扶疏,翠蓋漫空。公元1593年,這棵樹開始了臨風綽約、暗香清遠的精彩。一朝靜立大道旁,閱盡人間無數。
遙想當年,泉州湖畔,大明重臣洪承疇橫空出世;海寧橋頭,一派史家談遷呱呱墜地;山陰路上,一代書癡徐文長轟然倒地;蘄州府裏,千古醫聖李時珍溘然長逝。中原,鼙鼓與號角交響,金戈與鐵馬撞擊,楊應龍起兵舉事,明軍拆戟沉沙婁山關;塞北,狼煙同沙塵滾滾,寒風同旌旗獵獵,努爾哈赤彎弓鐵騎橫掃海西女真部落……
遙想當年,橫陽地震,屋瓦紛墮,四境皆然,我自巋然不動;涇川大澇,洪水暴漲,屍橫遍野,我自根深蒂固;公社激情,砍樹燒炭,大煉鋼鐵,我自大難不死;古刹失火,殃及四鄰,廢墟赫目,我自天佑無傷……
遙想當年,石筠寺的晨鍾暮鼓,悠遠空曠;欄杆橋的星星漁火,蒼茫深邃;隔岸溪的龍舟競渡,波瀾壯闊;淋泗殿的祈福法事,莊嚴隆重;蒲潭垟的船工號子,聲震雲天;陳日豐的中秋之夜,笙歌達旦;豆腐巷的仄仄石徑,行者摩肩;燈籠巷的上元佳節,火樹銀花……
遙想當年,鼇江上,一溪閑雲,點點沙鷗;龍坑山,飛泉半壁,啼鳥滿山;大灘頭,洪波湧起,檣桅如織;麻車內,茭白森森,蛙聲一片;水鳳尾,荷葉田田,藕花鬥豔;金雞橋,煙波飄渺,钁魚歡語;杉橋巷,數粒稻穀,門可羅雀;八角井,一眼透徹,千人甘冽……
問古今,幾度斜陽?知我者,唯燕朋鷗友。一個老鎮,若有曆史情緒,這棵老樹,應該不會被遺忘。一個老鎮,若有文化情結,這棵老樹,應該不能被冷落。佛家有個說法:一棵參天大樹能長多高,不取決於它往上努力的程度,而取決於它的根往下能紮多深。斯言然哉!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若以犧牲人居環境為代價,孜孜以求GDP,而致使天地人之間失和,這何異於無根之木?這棵老樹,在經受了百年風霜的獰厲之後,卻依然早也青蔥,晚也青蔥。何也?其蓬首跣足者不欺,油光滿麵者不媚,淒雨笑納,春光盡收,欣欣然與天作鄰,與地為伍,與人相悅耳!人類、經濟、環境三者之間,唯和為貴啊!
夜深了,我也該同老樹一起歇息了。再過一個時辰,當那輪全新的太陽躍上樹冠的時候,這棵老樹已然守望416年了。一個尋常的周末,坐在一棵不尋常的老樹下,就一杯茶,靜靜的,我感知,這棵老樟樹,也許是未來水頭最是鮮活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