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1 / 1)

後記

收至這部書的,是近年的一些短論與序文。

短論,包括千字至兩萬字內的評論。而近年兩萬到五萬字的長文,另已收錄於“中國學術批評書係”出版。

立虹為記之題,來源於早年的一篇論文,出版在即,多方收集,卻找不到當年書寫的原文,便保留了題目作為紀念。

2006年秋,我三上延安。入學中組部中國延安幹部學院的高級理論研究班,臨畢業,去壺口,站在黃河邊的激流石上,看到了水上的彩虹。我輕聲提醒佇立於身邊的人,記得他低語自問,不知這彩虹為誰而生?距那一年的八年前的嚴冬,1998年,我初赴延安,輾轉至壺口,站立的地方結滿巨大的冰淩。那時的我,已經在心中存藏了這彩虹的誕生了嗎?

沉靜而灼人,她的絢爛與炫目竟是無數水滴凝結而成。

她並不常現於天空。

也許,她也隻等待一個沉靜地佇立著等待她的人。

評論文字,或可是這樣一種彩虹,它集結沉澱凝聚著當代文學中精華的甘霖,而幻化成另一種水的形式,展現給遇見它的人看。

人世間,我沒有見過如此美的橋梁。

當然,虹會消失,但是它以另外的樣式完續生命。一種,融入大地,重歸江河;一種,彙入心泉,化為血脈。

人類,沒有比現在,更需要精神之“血”的了。

由此,我選擇了一生中從不後悔的工作。

是的。

我仍在這工作中。

感謝為這工作付出勞作的人。

是為記。

何向陽

2009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