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三十,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總是感歎為何不能重新來過,這樣我們就能不留遺憾或者活得更好。
很多人都認為重生可以活得更好,能夠先知先覺,能夠重新選擇,能夠功成名就。
當然也有很多人反對,沒人能夠預知重生,並作出充足的準備,比如你還記得上個月中大獎的彩票號碼?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人在麵臨選擇的時候更喜歡選擇穩妥的、已知的,並對未知的選擇充滿恐懼,所以生活還會重蹈覆轍。即使做了不一樣的選擇,更大的可能是甚至活得不如從前。
人生是一場選擇,更是一場賭博,不是莊家,壓大壓小都可能會輸。
人事艱難,我們都向往美好,雖然無法重生,但我們大可以憧憬重生的美好,最重要的是別忘了活在當下。
回到開始的話題,重生能夠活得更好,那能活得多好呢?
重生了十八年的孫成均可以明確的告訴你:
沒重生過的人討論重生,就如同貧農坐在田埂上,幻想皇帝使用金鋤頭耕作一樣——那種快樂是你們想象不到的。
——————
公元2000年,大明曆632年,孫成均重生18年了,是那種確確實實的重生,不是借屍還魂,不是重生回到多少年前,而是確確實實的被母上大人重新懷胎十月生了出來,他還能明確的記得在母上大人肚子中聽的那些胎教課和音樂。
在母親肚子裏的胎兒從科學來講大腦是沒長成的,根本不會產生深刻記憶,胎教更多的是培養胎兒的敏感性。至於孫成均連胎教的內容都記得很不科學,重生還不科學呢!
孫成均能明確說自己是重生而不是穿越,主要是因為母親還是前世的母親,父親還是前世的父親,生活的地方還是熟悉的家鄉。
就連孫成均的成長路線和前世相比都沒有變化,出生時到上小學前,居住的小鎮也還是前世的小鎮——龍省楚阿市圖路鎮。
上小學時為了孫成均能得到更好的教育,父母就帶著孫成均舉家搬遷到楚阿市。
楚阿市雖然隻是個縣級市,但是作為曾經的全國第一經濟大縣,楚阿市的生員質量普遍高於全省甚至省會城市濱江市和教育能力也是僅次於濱江市。
所以重生了18年的孫成均和前世一樣,在這裏生活了整整12年,一直讀到了高中,現在正是高三,距離高考還有半年。
父親母親都是濱江軍工大學電子通訊專業畢業的,畢業後一起在國營煤炭化工下屬的管控分站做通訊技術工人。國營煤炭化工是國旗,全國前幾,世界五百強,待遇很好,但是作為基層員工也就是普通工薪階層收入水準,養家有餘,富裕不足,生活節儉。
在孫成均出生不久,孫父在管控站升職做了科長,雙喜臨門,真的是春風得意。
在圖路鎮的時候,父母除了在管控站工作外,還經營著一家修理店,這個修理店在小鎮可是很出名的,孫父的修理技術很強,各種家用電器修理起來得心應手樣樣精通,甚至一些車輛問題都可以修理。
所以當孫成均五歲的時候,孫家已經是小鎮裏少有的萬元戶,孫成均的童年也過的很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