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大?”趙雲眨了眨大眼睛看著我。
我像發羊癲瘋似的,張牙舞爪地比劃道:“無法用語言來形容,要是我們把這一票幹好了,那以後想要什麼就有什麼了。”
“想要一座大宅子可以嗎?”趙雲以渴求的眼神看著我。
我微微一笑道:“一百座都沒有問題。”
“好!好!我幹!我幹!”趙雲似乎已經得到了那夢想的大宅子,欣喜若狂地叫了起來。
遇見趙雲後我激動的心久久都不能平靜,我從小就很喜歡趙雲,那時候是因為趙子龍的武力,誰不知道“一呂二趙三典韋”的歌謠呢?雖然《演義》中的讚譽“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是對呂布而發的,但我心中卻總覺著該換成“人中子龍”才對。趙雲的“白袍銀甲,白馬銀槍”是那時我心目中的英雄的標準形象,所以聽“長阪坡”一段的評書聽得如醉如癡,對他在百萬軍中殺了個七進七出,單騎救幼主的事跡佩服得五體投地。
定漢中開始,一直到七擒孟獲,六出祁山,趙雲經曆了劉氏王朝由興起到巔峰再走向衰落的全過程,可以說身經百戰,常勝鮮敗,為劉氏父子立下了汗馬功勞,被稱為常勝將軍。可是我在這裏卻隻想說一說他的兩次敗仗,其一是定漢中時,黃忠及其副將輕敵中伏,被魏軍重重包圍,趙雲再逞當年雄風,力救二人脫險;而後麵對曹操的大隊追兵,偃旗息鼓,立馬橫槍,智退魏兵,反敗為勝;劉備孔明稱讚他“子龍一身都是膽”,封他為虎威將軍。其二是首出祈山,馬謖失街亭使司馬懿長驅直入,孔明各路人馬被迫連夜奔回漢中,盡棄輜重;但獨有趙雲一路,由他親自殿後,巧用疑兵,斬將立威,使得本部人馬不失一人一馬,糧草輜重分毫未少;連孔明都喜出望外,讚不絕口。古來善勝者並不少見,但善敗者就不多了。遇變不驚,敗而不亂,這是治軍有方的表現,而臨危不懼,敗中求勝,更需要將領智勇雙全,無怪乎孔明可以對趙雲說“你辦事,我放心”。
趙雲的人品也是優秀的,古人提倡的“忠,義,德,信”等美德在他身上都有所體現,特別是對劉氏的忠,至少兩次舍生忘死的救過阿鬥,“國家未定,何以家為”,冒死力阻劉備伐吳,年過七旬仍力殺五將,表現得淋漓盡至,可謂是忠臣的楷模。
當你有一天能和心目中的偶像並肩走在一起的時候,你就能感覺到我此刻的心情。雖然趙雲尊稱我為大哥,但是在我內心深處他才是我的大哥,我學習的楷模。
雖然我和趙雲同出於一個師門,都學得童淵的“百鳥朝風槍法”,但趙雲卻不滿足,在原槍法的基礎上,自創了更厲害的“七探盤蛇槍”。
由於我曾經向童淵保證過不能與任何提起認識他,且我與童淵隻有師徒之實,沒有師徒之名。所以我一直都沒有向趙雲提及我與童淵的事情,所以我非常遺憾地失去了趙雲這個師兄。
一路翻山越嶺、披荊斬棘,我終於回到了闊別半年之久的洛陽城。看著眼前這巍峨雄壯的城牆,碧波蕩漾的護城河,想著將軍府中的文姬,還有那滿桌的美食,我開心得像過年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