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輯 挖一口清澈而不枯的心泉 9.《拜年》
機關裏的年味越來越早了,確切地說是機關裏拜年的人,越來越早了,早得要比實際過年提前一個多月。如果這年是一月份的,那拜年的人,十一月份就來了,一撥又一撥的;如果年是二月份的,那拜年的人,從十二月份就開始了,一夥又一夥的。機關裏的年,尤其是京城和省城機關裏的年味,被提前了這麼長時間,都是拜年人給提早的。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省城那麼遠,京城那麼遠,拜年得帶年貨,年貨得火車裝,汽車拉,飛機運,得百裏迢迢,千裏迢迢,況且到省城和京城拜年的人又那麼多,不提前很長一段時間,不避開紮堆拜年,那就會等苦了自己,也會為難了被拜年的人。
拜年是人情的表達。給長輩拜年,給大哥拜年,給朋友拜年,給上級拜年,給有恩的人拜年,等等情形的拜年,上門行的是禮,年貨送的是情。拜年,是體現禮的好方式,也是表達情的好時機。這種禮和情的體現和表達,被移植到機關,移植到上下級之間,不僅成了一種風氣和慣例,也成了機關部門年前的一項重要的工作。是啊,一年了,那麼多事情得到了上級的關照,上級給下級辦了那麼多好事,下級給上級添了很多麻煩,給機關和領導拜個年,表達謝意,續建友情和良好關係,實在是種情感溝通的好方式。這不僅是個形式,它有深刻的內容。中國人的事情,大多是“情”的事情,人情方麵的事情做到了,再難辦的事情,也會好辦得多。上下級機關和上下級之間,這一點尤為關鍵。禮不來,情不到,以後見麵、做事,很陌生,也很別扭啊。做哪一級領導的,也不希望跟上級的關係疏遠。疏遠了,得不到上級和領導的關心,許多事情該怎麼辦啊?!
這樣的拜年,當然拜年是個借口,請客、進貢、拉近感情是目的。每年春節前的一兩個月,下級機關和上級機關,會出現兩頭忙。下麵準備拜年年貨忙,上級機關應酬忙。拜年得有年貨。一般來說,準備年貨需專門有一班人馬忙這事,得忙兩三個月。省、市、縣三級,縣裏對上的機關最多。縣裏要給市裏拜年,要給省裏的部門拜年,還要適當給京城部門拜年。要拉出個給誰拜年的部門和人員的單子,那是要層層研究把關確定的。拜年的原則一般都是選對口部門,實權人物,能辦事的人。這是一個拜年的大名單,大數量,大車皮,大團隊,進省城和進京城,分頭到機關拜年。
下麵拜年的人來了,省城和京城機關的人,就忙起來了。一個省幾十個縣,上百個縣,全國兩千多個市縣,不要全來,僅有一半市縣的人前往省城京城拜年,那就是個拜年者的大數。拜年的團隊出發,省城和京城就立馬多了外地的車輛,堵車開始加劇了。越往年根走,大街小巷,機關門前,小區樓下,一天比一天多了送年貨的大車小車,連傳達室裏也堆滿了年貨。
機關門前,辦公樓裏,辦公室裏是一撥又一撥拜年的人,中午和晚上的飯店也在等候一撥又一撥吃請的人。拜年的人太多,倘若中午和晚上要進兩個飯局是應酬不過來的,盡管一天拒絕了好幾撥宴請,但還得“客串”好幾個飯局,不然“打發”不掉盛情的邀請。於是,從來人拜年的那天起,機關裏就清靜不起來了,給讓座吧,沒地方坐;辦公吧,來人了,不能不理睬,白天的相當一些時間,辦公室辦不成公。而晚上更忙,一頓接一頓地吃,一杯接一杯地喝,一撥又一撥地見人,忙到深夜,累得筋疲力盡,而必定是醉醺醺地回家。但拜年畢竟是禮和情,再忙再累,大多數人還是有種收獲感、滿足感、興奮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