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誰主沉浮
1.震動
市長馬曉東被“雙規”了!
這一消息像一枚超重型炸彈在海西省山江市砸響,一下子把山江人震蒙了。平時一貫謙虛謹慎、低調內斂的馬市長竟會一夜之間變成了貪官?人們無法接受這個突如其來的事實,許多人認為馬市長可能是被人誣陷了,或者是紀檢部門搞錯了,有的甚至要為馬市長請願,要求還他一個清白。
一時間議論紛紛,傳言不斷,弄得滿城風雨。好事的則千方百計通過各種渠道打探消息,弄個究竟。
這一消息同樣讓山江市委書記梅雲感到十分突然和震驚,因為為了保密,省紀委沒跟山江市委打招呼,直接把人帶走了,連他這個市委書記也蒙在鼓裏。雖然以前風言風雨聽到過一些關於馬曉東的議論,但他沒往心裏去,因為他感覺馬曉東為人還是忠誠的,工作還是積極肯幹的,對他這個市委書記還是尊重的,起碼表麵看是這樣。再說了,當今社會哪有不議論人的,又哪有不被人議論的?總不能聽見風就是雨吧。不過,這下他不得不重新審視這位老搭檔了。上級紀檢部門既然敢這樣辦,肯定有他們的道理,肯定掌握了一定證據,看來馬市長是凶多吉少了。無論如何,自己身為山江一把手,還是應該盡一下責任和義務,想法幫他開脫一下,畢竟一起共事了幾年,人都是有感情的嘛。
第二天,梅雲把手頭所有的工作都扔下,專門跑到省委書記高寒辦公室。簡單的寒暄之後,二人對麵落座,開始了交談。
“梅雲同誌,你這次來是不是為馬曉東的事?你來得正好,我正想找你聊一聊呢。”高寒沒等梅雲開口,就直奔主題。
“高書記,馬曉東究竟是怎麼回事?”梅雲順著話茬追問道。
“你問我?你們一起共事了好幾年,難道真的一點問題沒看出來?”高寒並沒有正麵回答梅雲,而是以問作答,問得梅雲有點尷尬和難堪。
“高書記,我看省紀委這次弄得也有點出格,先不管馬曉東有沒有問題,起碼事先應該通知我們一聲;這下倒好,弄得滿城風雨,我們卻被蒙在鼓裏,顯得很被動。”梅雲也沒有正麵回答問題,而是挑起了省紀委的理。
“這次之所以沒有提前通知你們,主要是出於保密的需要,因為馬曉東在山江經營了那麼多年,關係根深蒂固,情況錯綜複雜,擔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主意是我出的,你們要怪就怪我吧。”高寒端起水杯,一邊品著茶,一邊不緊不慢地說。
“高書記,您來海西時間不長,對馬曉東可能還不太熟悉,不是我替馬曉東開脫,我認為這個人還是有很多優點的,這些年為山江的發展也出了不少力。我認為對這樣的幹部還是應該以教育保護為主,如果沒有什麼太大問題,應該高抬貴手,放他一馬。人嘛,誰能沒有點缺點和錯誤?”梅雲兩眼注視著高寒,十分誠懇地說。
“老梅啊,恐怕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你想:如果僅是一般的問題或工作上的失誤,紀檢部門能下這麼大的決心,采取這樣的措施?據說舉報人很在行,人證物證都提供上來了,這種情況組織上也很被動,無能為力啊。要說優點和功勞,我問你:林彪有沒有優點?建國初期的劉青山、張子善有沒有功勞?功是功,過是過,功過要分清,不能因為為黨和人民做了一些工作,就可以驕傲自滿,放任自流,不計後果。我看這件事你就不要多管了,讓紀檢部門放手、獨立去辦吧。不過這又一次給我們敲響了警鍾,為什麼改革開放才二十幾年,我們就有那麼多幹部腐敗了,垮掉了,並且頗有些前‘腐’後繼的味道?實在是令人痛心,應該好好反思啊。”高寒說著從沙發上站起來,望著窗外車水馬龍的街道,長長地歎了一口氣,臉上寫滿了憂思和凝重。
“高書記,我沒有盡到一個‘班長’的責任和義務,沒有帶好班子,沒有教育好班子成員,以至於發生馬曉東這樣的問題,造成了很不好的社會影響,也給黨的形象抹了黑。我請求省委給我處分。”梅雲滿含愧疚地說。
“教育雖然很重要,但也不是萬能的,同時還要抓緊製度建設,抓緊建立覆蓋全麵的監督製約機製,做到軟硬兼施,標本兼治。至於責任,那不是你一個人能夠承擔的。我這個省委書記難道就沒有責任?事情已經發生了,當然要認真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但還是應該往前看,不要背思想包袱。”高寒一邊說著話,一邊來回踱著步,仿佛這樣能減輕一點心裏的煩躁和壓力。
“是,我們一定吸取教訓!”梅雲表態說。
“估計馬曉東是回不去了,新任市長的人選還沒定下,你那裏有合適人選沒有?”高寒突然停住腳步問。
“有,市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管依群同誌就行。這個人思想過硬,作風正派,堅持原則,聯係群眾,工作大膽潑辣,敢於碰硬,在幹部群眾中有很高的威信,又很熟悉山江各方麵情況,他是最好的市長人選。”梅雲一口氣把管依群的眾多優點羅列出來,然後眼巴巴看著高寒。
“你別光說優點,缺點呢?”高寒重又坐到沙發上,認真地追問道。
“缺點嗎……就是在處理人際關係時不那麼靈活,在別人看來好像有點不近人情,但這屬於個人性格方麵的問題,不影響大局。我們總不能要求一個人十全十美吧?”梅雲實事求是地回答。
“你的意見省委會認真考慮的,至於用誰,那還得走一下組織程序,等組織部門考察結束以後再定。這段時間你還得黨政一肩挑,辛苦一下,應該沒有什麼問題吧?”高寒接著說。
“問題是沒什麼大問題,不過最好還是抓緊時間,時間長了我怕自己力不從心。”梅雲謙虛地說。
“好,今天就這樣吧,我一會兒還有個客人。”高寒說著站起來。
“高書記,那您忙吧,我回去了。”梅雲趕緊站起來與高寒握手告別。
高寒把梅雲送到門口,一直目送他走進電梯。
2.分歧
中國沿海的一片陸地。幾億年以前,這裏曾是一片汪洋,是西太平洋大陸架的一部分,後因地殼變動,海底隆起露出了水麵。“滄海桑田”“精衛填海”等神話傳說就發生在這裏。
數萬年前,這裏還是氣候溫熱、雨水充沛、草木茂密、大型動物成群出沒的亞熱帶雨林。在舊石器時代後期這裏就有人類居住、活動,夏商周時期被稱為夷地。時光流逝,朝代更替,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這裏的人民用雙手和智慧創造了自己獨特的文化,為燦爛輝煌的華夏文明作出了重要貢獻。
海西省就坐落在這片既古老而又年輕的土地上。
早在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這裏就成立了黨的地方組織。大革命時期,當地黨組織組織發動了轟轟烈烈的反帝反封建運動。一九二七年,麵對蔣介石大肆捕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白色恐怖十分嚴峻的形勢,這裏的共產黨人毫不畏懼,重建了被敵人破壞的黨組織,開展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鬥爭。之後,黨組織雖屢遭破壞,但他們經受住了血與火的考驗,愈挫愈奮,越戰越勇。抗戰爆發後,當地黨組織廣泛開展抗日救亡運動,依托山區建立了廣大的根據地,廣泛開展遊擊戰爭,給日寇以沉重打擊。一九四五年日寇投降後,海西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土改”運動,獲得了翻身解放。在偉大的解放戰爭中,人民群眾積極發展生產,參軍支前,湧現出一大批支前模範、戰鬥英雄,同時向新解放區派出了大批優秀幹部,為全國解放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各個曆史時期,海西人民都作出了巨大犧牲,一大批共產黨人和革命戰士獻出了寶貴生命。烈士的鮮血,灑遍祖國大江南北,也染紅了這片光榮的熱土。
建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海西大地不斷煥發生機,英雄的海西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發揚優良傳統,不懈拚搏奮鬥,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建設自己的家園,逐步擺脫貧窮落後麵貌,邁上全麵建設小康社會之路。
新世紀新階段既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希望,又碰到了各種新的矛盾和挑戰。如何加強執政能力建設,保持黨的先進性,既把經濟建設搞上去,又使黨和國家永葆生機和活力,確保千千萬萬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社會主義江山永不變色?在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應該追求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這一係列嚴峻課題不可回避地擺在中國共產黨人麵前,亟須他們從理論和實踐上作出科學正確的回答。這一問題也同樣嚴肅地擺在了海西決策者們麵前。
海西省委常委會議室裏,氣氛十分凝重,與會人員正在就海西今後發展這個重大問題展開熱烈討論。
省委書記高寒從發達省份調任海西時間不長,初來乍到的第一感覺就是這裏的思想觀念、發展速度、經濟總量以及富裕程度與發達省份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因此,他在作了一番分析比較之後,頗有感觸地說:“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海西和全國一樣發生了曆史性的變化,取得了可喜的進步。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也是應該充分肯定的。多年來,在曆屆省委、省政府正確領導下,全省各級黨組織和全省人民堅持改革,擴大開放,團結奮鬥,努力拚搏,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相當大的成績和比較豐富的經驗,為我們今後繼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但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們工作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特別是思想還不夠解放,觀念還比較陳舊,發展速度還不快,經濟總量不足,富裕程度還不高。總而言之,我們與發達省份還有很大差距。
“當前,發達省份,包括我們周邊地區都在加速發展,我們如不奮起直追,那麼我們與發達省份的差距勢必越拉越大。因此,我們必須克服小富即安、小進即滿的小農意識,破除一切束縛發展的陳舊觀念,樹立敢爭一流和發展慢了就等於落後的思想。要全麵加快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步伐,迅速掀起新一輪大開放、大開發熱潮。要立足高速度、飛躍式發展,迅速膨脹經濟總量,盡快縮短與發達省份的差距,力爭經過幾年的努力,趕上甚至超過發達省份!”
高寒的話音剛落,就有幾個常委隨聲附和,表示讚同。其中表現最突出的是省委副書記、組織部長沈富貴。
“高書記的講話著眼大局,高屋建瓴,發人深省,催人奮進,我舉雙手讚成。什麼叫發展?沒有速度就談不上發展;經濟總量上不去,發展成果又體現在哪裏?!”沈富貴近乎露骨、咄咄逼人地說。
省長王唯眾是海西土生土長的幹部。長期的基層工作經曆使他對海西的曆史與現狀、政治經濟和風土文化等方方麵麵都有深入的研究和透徹的了解,對高寒的觀點,他不敢苟同,曆史上曆次大幹快上造成的嚴重後果他記憶猶新,一省之長的責任感促使他必須亮明自己的觀點,並盡量製止這種新的開發熱。
“今天我們是常委內部開會研究討論問題,應該充分發揚民主,集思廣益,暢所欲言。隻有這樣,才能形成正確的決策。那種不動腦筋、人雲亦雲、盲目服從的做法是不負責任的,阿諛奉承、吹吹拍拍更是錯誤的,我們不能把社會上那種庸俗風氣帶到省委常委會上來。不同的觀點擺到桌麵上,甚至發生爭論都是正常的,目的隻有一個,為了海西更好地發展,為了避免因決策失誤而給黨和人民帶來不應有的損失,給改革和發展造成不可挽回的嚴重後果。”王唯眾有感而發,首先對會風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關於海西今後的發展,前段時間我作過一些調研,進行了認真的思考,會前與一些同誌也交流過。想來想去,我還是認為應該立足於海西的實際,發揮自己的優勢,突出自己的特色,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要經過探索,努力走出一條速度適當、效益良好、結構合理、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相協調、能夠給老百姓帶來更多實惠的新型工業化、城市化之路,決不能再搞過去那種脫離實際的大轟大嗡、一陣風,違背規律的急於求成、這熱那熱,也沒有必要與發達省份盲目攀比發展速度和經濟總量。”王唯眾毫不隱瞞地亮明了自己的觀點,也沒考慮省委書記高寒麵子上是否過得去。敢於把問題和觀點公開亮出來,擺在桌麵上,這是他多年來的一貫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