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故國夢回 六十二、滬上之行
劉廷芳遊武陵源獲得很大收獲,回北京後又會見了王震、錢昌照等舊雨新朋,本來打算從北京直飛紐約。他在北京停留幾天,又有了新的打算,他決定飛往上海,在滬會見汪道涵先生。劉廷芳行程的這一更動,可能與他馬上要去台灣有關。
劉廷芳為什麼決定去上海會見汪道涵,這與汪道涵當時所處的特殊身份有關。
早在1979年元旦,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為和平統一祖國,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建議台灣和大陸之間,盡快實現通郵通航,探親訪友,旅遊參觀,進行學術文化體育工藝觀摩,發展貿易,進行經濟交流。1981年9月30日,葉劍英委員長向新華社記者發表談話,進一步闡明關於台灣回歸祖國,實現和平統一的九條方針政策,建議進行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兩黨對等談判,實行第三次國共合作。接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胡耀邦,於10月9日在首都集會紀念辛亥革命70周年的大會上表示,邀請蔣經國和台灣其他黨政軍人士和各界人士親自來大陸和故鄉看一看。1982年7月24日,廖承誌寫信給蔣經國,相約“度盡劫難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曆此,海峽兩岸的關係有了進一步的鬆動與發展。於是便有了相應的民間聯係機構。大陸方麵,有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台灣方麵則有台灣海峽交流基金會。“大陸海協會”的負責人是汪道涵,台海基金會的負責人是辜振甫,於是就有了相應的交流活動——稱為“汪辜會談”。
辜振甫,祖籍福建,生於台灣彰化,台北帝國大學政治係畢業,後東京帝國大學,研究財政及經濟管理。1948年自日返台,先後擔任隆昌企業公司等十幾家公司的董事長。辜在台灣是工商界有影響的人物,先後創辦台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投資公司自任董事長,在國民黨內也擔任過“中常委”。而汪道涵則是中共方麵的要員,多年從事黨政領導和經濟工作,改革開放以後,先後擔任電子工業部部長、上海市長等要職,在共產黨內有很大影響。從上海市領導崗位退到二線以後,受上層委托從事海峽兩岸的民間協調工作。是海峽兩岸都關注的人物。
劉廷芳此次祖國之行,前往上海會見汪道涵先生,想必與海峽兩岸都有關係。劉廷芳飛抵上海後,下榻於招待國賓的錦江飯店。行裝甫卸,汪道涵先生偕夫人來到了錦江飯店,拜訪這位年屆87高齡的劉老先生。劉廷芳先生恭謙禮讓,很熱情招待汪氏夫婦。
汪道涵握著劉廷芳老先生的手說:“劉老先生從1946年離開祖國,已40餘年沒有到上海來了吧,歡迎劉老到上海來看看。”
劉廷芳這時有點激動,回答說:“是呀,一去四十年,祖國變了樣,上海也變了樣,變化得都快認不出來了!”
汪道涵說:“上海有了變化,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上海變化更大。”
劉廷芳回答說:“是呀。汪先生長期領導上海市的工作,上海有這樣大的變化,與汪先生的德政有關。”
汪道涵謙虛地說:“過獎過獎。這都是黨和政府的功勞,個人的作用是有限的。”
汪、劉兩位老人從寒喧開始,進而愉快地談起了祖國統一的大事。汪道涵對劉廷芳先生在祖國統一方麵所做的工作,表示歡迎和感謝。
汪道涵在賓館設宴款待劉廷芳先生。賓主座談甚歡,猶如舊友重逢,似有“相見時難別亦難”之依依難舍之情。
劉廷芳上海之行,收益匪淺。他回到紐約之後,旋即飛赴台灣,開始了他的台灣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