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磺島,整編第4師師部。師長陳憲仁正在和海軍陸戰隊第3遠征旅旅長耿龍討論著戰場上的問題。自從接到命令之後,整編第四師馬不停蹄,在經受了近4天的和風浪搏鬥之後,終於抵達硫磺島海域,與秦玉龍指揮的硫磺島支援艦隊彙合。陳憲仁隨即率領整編第4師師部上岸,在島上設立了自己的指揮部,隻有身在一線,才能夠了解到第一手的戰場資料,這是陳憲仁一生所信奉的原則。
硫磺島上麵的血戰已經進行了5天,在這5天的時間裏,海軍陸戰隊第3旅和第13旅經過苦戰,終於拿下了島上至高點折缽山,將帝國龍旗插到了這座海拔160米的小山的山頂。完成這一任務的是第3遠征旅9團1營2連的5名戰士,其中包括一名醫療軍士,是他們組成的小組最先衝破了殘餘守軍的火力網,登上了折缽山山頂。當他們將帝國龍旗插在山頂上的時候,海麵上支援艦隊的水兵爆發出了震耳欲聾的歡呼聲。在他們看來,陸戰隊的兄弟們拿下了這個至高點,距離拿下硫磺島已經不遠了。這一珍貴的鏡頭被當時隨2連前進的一名隨軍記者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了下來,這名記者想象不到,他捕捉到的這一個鏡頭之後會這樣的出名。這張照片後來被視為了帝國海軍陸戰隊的象征性照片,在國內廣為傳播,第3遠征旅所屬的第1陸戰師也因為這張照片而名聲鶴起。至於這名隨軍記者本人則是憑借這張在槍林彈雨中拍攝下來的照片獲得了唐帝國一年一度的華夏攝影藝術大賽的金獎。多年以後,帝國著名的第4代導演章萬慮根據這張照片為題材,拍攝了戰爭反思大片《父輩的旗幟》和《硫磺島回憶》,轟動一時。照片上的5名帝國軍人中3人在這場戰役中活了下來,隨後他們被送回國內,在那裏迎接他們的是鮮花和掌聲,當然少不了少女的香吻,因為他們是帝國英雄。
“快5天了,小鬼子的抵抗一點都沒有減弱,它們都是屬耗子的,鑽洞比誰都快,而且他們似乎打定了決心和我們在洞穴裏麵周旋,采取耗子不出洞的戰術,和我們耗上了。”耿龍的話語中透著一絲疲憊,登陸4天以來,他還沒有合過眼呢。麵對陳憲仁,從軍銜上來兩個人平級,都是中將,按照一般聯合作戰由陸戰隊指揮官指揮的慣例,作為整編第4師師長的陳憲仁應該受他耿龍的指揮。但是耿龍心裏清楚,那個慣例並不適合於眼下。首先陳憲仁指揮的整編第4師在帝國陸戰隊成立之前就熟悉海島作戰,並不是一般的陸軍師可比的。其次陳憲仁的資曆比起他來講要老得多了,他與陸戰隊司令岑庚上將、第5集團軍群司令杜玉亭上將等人是同學,之所以沒有晉升上將是因為沒有得到機會而矣。最最主要的是,當年耿龍本人就是從第4師從出來去的陸戰隊,當年他在第4師的時候,還是一個副團長,軍銜也隻是中校,而在那個時候,陳憲仁已經是中將副師長兼參謀長了。陳憲仁對於他來說是老上級,現在讓他指揮陳憲仁,他還沒有那個膽子。
“嗯,我在路上對情況有所了解了,看來栗林這一次準備的很充分,他知道這場仗應該怎麼打,所以我們要有耐心。幾天時間拿下下整個島嶼不切實際不現實,就算是加上第4師,我們的人手也不足5萬,憑借兵力優勢取勝很難,所以我們要穩紮穩打,就象螞蟻啃骨頭一樣,一點一點的蠶食對手,壓縮他們的生存空間,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減少我們的傷亡,占領這個島嶼。陸戰隊4天地時間減員近8000人,這樣的戰損比例讓人很難接受啊!”陳憲仁望著耿龍緩緩地道。
耿龍心中打了一個突,陳憲仁最後的一句話讓他的心中產生了危機感。“那是什麼意思?難道說上麵對於自己已經有處理意見了嗎?自己這一次的確實作戰不利,傷亡慘重,但是那也要看看實際情況啊!這裏的小鬼子一個個比猴子還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