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輯、個性品質篇 第十六章、培養富有飽滿個性的人
關於教育要達到怎樣的目的,在教育思想史上有無數的說法。有人強調知識,有人強調善良,也有人強調勇氣,還有人強調正直忠實,另外還有一些人強調國家使命,或是強調人與人之間的親密友好。我們給教育確定的目的不同,其對教育活動本身產生的影響就會迥異。
羅素認為,教育的目的是培養理想的品性。在羅素看來,理想的品性由四個性格特點支撐著,即活力、勇氣、敏感和理解力。埃爾莎的教育目的也大同小異,她說,她的一個教學目標就是,使學生能夠把在課堂上獲得的自尊和自信遷移到他們的生活中。埃爾莎堅信,教育要讓孩子們既看到世界上的美,也看到自己身上的美;我們的年輕人需要知道自己是寶貴的,值得我們去關注;他們需要知道,我們正在為他們全力付出,而他們也應該盡力而為。
諸如此類的教育目的,注重的都是個體的精神成長。就如偉大的文豪托爾斯泰所說,精神成長本身就應該是人類所必修的一項工作。
但凡有著人道主義情懷的教育學家或文學家,他們最深恐失去的,不是財富與名譽,而是人自身所散發出來的精神活力。托爾斯泰曾這樣描述他對於不良教育的一種體驗:“當我走進學校,看到一大群瘦弱、肮髒、穿著破爛的兒童們閃爍著雙眼,常常帶著天使般的表情時,我的心裏就充滿了那種看到人溺水時的驚懼之感……,被淹沒的是一些比什麼都寶貴的東西,這正是在兒童身上明顯表露的那種精神意識。”
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認為:“教育的過程首先是一個精神成長過程,然後才成為科學獲知的一部分。”雅斯貝爾斯將“精神成長”置於“科學獲知”之前,真正從“以人為本”的角度詮釋了教育的過程。毋庸置疑,一個孩子隻有在獲得了精神關懷之後,才能投入求知學習中。而所謂的“後進生”,往往隻是那些精神需求被忽略的孩子。精神關懷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精神成長。
教育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
——歐文
【學海泛舟】
羅伯特·歐文是空想社會主義著名的代表人物,他的教育思想是他的空想主義學說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他關於學前教育的思想在其整個教育思想中占重要地位。
歐文於1771年出生在英國一個手工業者的家庭裏,他很早就靠自己的勞動謀生,並具有非凡的領導才能。當時的英國開始了以蒸汽機的誕生為標誌的第一次工業革命。資產階級為了發展生產力,瘋狂地從勞動人民身上榨取財富,使得低工資的女工和童工數量急劇增加。隨著這種情況的普遍化,幼兒問題日趨嚴重,勞動階級的家庭生活普遍較貧困,所以其子女往往得不到必需的營養品和合適的居住環境而導致大量死亡;由於童工的廣泛使用,廣大勞動人民的子女很少有受教育的機會;勞動階級普遍工作時間長,無暇照顧子女,疏於照顧的孩子極易受到壞人引誘,導致道德墮落,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
歐文對此現狀非常憂心,因此,在1816年,歐文創辦了英國第一所幼兒學校,作為“性格培養學院”的一個部分,以改善當時幼兒的教育環境。
歐文的性格形成學說繼承了法國18世紀“人的性格是環境的產物”這一思想。歐文認為人的性格是從出生之日起由外力形成的。他說:“教育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歐文指出,一個人在他出生時就應該被置於優良的環境中,並對他實施正確的教育,這種教育應該持續到受教育者形成了能夠抵抗邪惡影響的牢固品格。
基於以上的想法,歐文認為有必要建立一所幼兒學校,從幼兒很早的時候就對他們施以品性方麵的教育,培養兒童的聰明、善良、仁慈和理性,並訓練他們適應新的社會狀態。早期教育就是形成人的性格的第一個實際步驟。
首先,早期教育對人的性格形成有決定性的作用。歐文說:“慣於仔細觀察兒童的人一定能清楚地看出,許多好事和壞事都是在他們很小的時候被教會或學會的,許多好的或壞的脾氣和性情都是兩歲以前養成的,許多深刻而難忘的印象則是在一歲以前甚至在半歲以前獲得的……”。而且“這樣自幼養成的性格,對個人和社會愈是有利,就愈會持久”。而沒有受過早期教育或所受教育很差的兒童,在性格的形成方麵則會受到很大的損害。
其次,早期教育可以提高人的智力,培養出優秀人才。歐文指出,“人們至今不了解兒童的智力有多高,兒童的能力一直是根據其所受的愚蠢教育來估計的”。如果“人們從來沒有教他們學會錯誤的東西,他們很快就會顯示出很高的智力”,“就真才實學以及一切優良寶貴的品質而論,他們甚至在青年時代就大大超過古往今來的賢哲淵博之士,而且表裏如一地成為有理性的優秀人物”。
再次,強調早期智力投資。為了培養兒童的優良情操和實用技能,並使他們成為有用和幸福的人,歐文在“新館”中對兒童進行了空前完善的教育。“為了使這種教育不被他們看成完全是慈善事業”,“工人每月隻付兒童教育費三便士”,而“公司每年為兒童付出兩英鎊的費用”。歐文指出:“這種教育對兒童及其父母和整個企業產生了良好的效果,可以說,任何開支也換不來這樣大的好處和利益”。他指責當時的政府忽視培養本國人民的性格,“而使人類失去多少財富和幸福,是沒有受過合理教育的人無法正確估計出來的。”“由此而產生的財富減少的數量,要超過最大膽的估計。”
【智慧心語】
教育塑造人,其中早期教育是最關鍵的第一步。孩子就如一張白紙,早期教育在他的心靈上著什麼樣的彩墨,直接決定他後期能形成怎樣的圖畫。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就是說從小形成的個性品質對人的一生有重要的影響。
個性品質的形成和發展,雖然與幼兒園老師的係統教育、精心誘導和培養是密不可分的,幼兒園的集體活動和遊戲、教師和藹可親的態度對形成孩子的個性品質有著很重要的影響。但是,家庭才是與孩子成長息息相關的大環境。父母們能很深刻地影響孩子的個性養成,而且在強化孩子內在的性格,如獨立、敏感、全麵、平和、自力更生等方麵,也大有可為。因此,父母不僅要以身作則,注意自己在孩子麵前的言行,要知道,一個缺乏耐心的家長很少會有一個耐心的孩子;一個壞脾氣的孩子則常常有一個壞脾氣的家長;問題兒童經常是有問題的家庭構成的反映;一個心平氣和、從容處理一切事情的家長很少會有壞脾氣的孩子。此外,父母還要有一個科學的育兒態度。
心理學研究表明,信任、熱情和外向的性格是從最初的幾個月裏開始養成的。在這段時間裏,你在寶寶眼前所做的一切都要是積極的。笑是你向他表達快樂、讚同、愛和高興的最重要的工具。其次就是聲音。嬰兒們對充滿愛意的、讚許的、歡樂的和開心的低音和高音都十分敏感,他們也會對安慰的、令人舒服的、令人平靜的語調做出反應。避免使用尖銳的、不高興的語調。不停地鼓勵他,經常獎勵他,時時表揚他,盡可能讚同他,總是充滿愛意地說他的名字。盡可能多地說我愛你。
隨著寶寶的逐漸成長,他能夠自我行動了,也就開始犯一些小的錯誤,給父母親帶來不少煩惱。這時候,年輕的父母親就要靈活處理,決不要使用暴力,不要批評,不要顯示出敵意。千萬不要嘲笑孩子,不要讓你的孩子感到羞恥,否則他會有罪惡感。不管他是什麼樣,你都要全盤接受,這樣他才能學會去愛。如果你對他表示讚許,他就會喜歡自己;如果你承認他的努力,他就會定下自己的目標;如果你對他公平,他就會珍視公正;如果你誠實,他就會學會做誠實的人;如果你給他安全,他就會對自己和別人有信心。
此外,孩子自卑還是自信,樂觀還是悲觀,這都是由小時候的經曆來決定的。小時候的成功經曆能夠幫助孩子養成自信、樂觀的良好個性;反之,則會導致孩子自卑、悲觀。因此父母要想方設法幫助你的孩子獲得成功,保證他經常能把事情做好,這樣會激發一種自豪感和滿足感,從而樹立對生活的信心與希望。
總之,孩子最初的幾年甚至幾個月的經曆可能決定著終生的發展,如果孩子的基本需求得到滿足,能獲得大量的愛、關懷和激勵,那麼很可能他長大後會成為一個快樂的人。因此,要養成良好的性格,從早期教育做起!
最好的教育可以使人具備活力、勇氣、敏感以及才智。
——羅素
【學海泛舟】
羅素是英國著名的哲學家、數學家、社會活動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實踐活動主要表現在他和妻子朵拉創辦的皮肯希爾學校上。這所學校的辦學風格充分體現了羅素的教育思想。從1927年學校的創建到1935年,他把全副精力都投入到了這所學校中。學校唯一的財政來源是他自己的稿費。他親自掌管校務,教育學生。皮肯希爾學校的顯著特征是倡導自由,避免壓製。
羅素在他的《幸福之路》中,詳盡地論述了他的教育目的。羅素認為,一個理想的教師應當真心地關愛學生;但教育者光愛兒童還不夠,教育的目的是培養理想的品性。在羅素看來,理想的品性由四個性格特點支撐著,即活力、勇氣、敏感和理解力。
活潑的品性能使人們從生活中感受快樂,減少痛苦,還有助於人們增加對外界的興趣,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和防止忌妒等;這是人人應該具有的重要品性。
勇敢是與恐懼、暴怒相對立的情感,它包含兩個方麵,一是健康、活潑和應付險情的經驗和技術;二是自尊心和非個人的人生觀的結合。“完全的勇敢總是屬於興趣廣泛的人,這種人不是通過藐視自身,而是通過重視自身以外的東西感到他的自我隻是世界的小部分……個人的死亡乃是微不足道的事情。”這種勇敢是積極的和本能的,是完美品性的主要成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