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構雖然在南京登基有2個多月時間但他無時無刻不在關注著被金兵俘虜的二帝及大宋子民,他不是關注他們的安全而是擔心二帝一旦或者任何一個王子被救出他的皇位會受到極大的威脅,這也是他一直找理由不出擊金兵的原因。
趙構暗地裏派出人探查二帝被俘押解到金國的消息以及在押解過程中出現的各種事情,但凡有關二帝的人和事都觸動他敏感而又緊張的神經,這不終於一件大事出現了,對趙構來說是晴天霹靂。
這件事的起因是宗濤在靈壽縣伏擊金兵時救的能工巧匠,其中有一個是負責給皇宮養花的太監,他目睹了宗濤伏擊金兵救人的一切行動,當想趁亂逃跑時發現,敵人眾多無法脫身,於是就混在宗濤的隊伍中,然後跟著宗濤一起在山坳裏伏擊金兵,他目睹了宗濤逃脫生天整個過程,耿忠為了掩護宗濤葬身火海的情景,他認為這是一件重要的消息,現如今趙構又在應天稱帝,他又是跟著二帝被俘的太監,隻要回到南京一定能得到趙構的厚賞的。
這名太監曆經千辛萬險終於到達了,他通過熟人的引薦終於見到了趙構。
“你說的什麼?難道宗濤沒有死?這個消息確定嗎?”趙構聽到這個消息後麵色顯得有點蒼白,表情十分的不自然,他對二帝、眾大臣及皇室女子被押解途中受的屈辱一點都不感興趣,仿佛那些事情和自己無關似得。
“皇上宗將軍不但沒有死還救出了許多人,許多能工巧匠都被救了出來,奴才甚至看到先皇帝和宗將軍有密切的對話”那名太監道。
他幻想著能依靠這個天大的好消息得到賞賜,內心興奮道:“皇帝驚喜不驚喜,刺激不刺激,意外不意外,宗濤能僅憑1000多人伏擊金兵,從40多萬金兵手裏的救出那麼多人,可見我大宋的將士戰鬥力還是很強悍的,隻要你在派出大軍一定能收複失地,救出二聖的”。
當然這些話都是那名太監心中的想象。趙構聽罷霍的一下從龍椅上站了起來,從台階上走了下來,慌慌張張的來到那名太監身邊緊緊的抓住他的衣領問道:“宗濤和我皇兄說的什麼話,你可曾聽見?宗濤有沒有救出其他皇子甚至是太子?”
“皇上他們交流時離的很近,奴婢沒有聽到,至於宗將軍有沒有救出皇子或者太子小的也不敢確認,不過小的親眼看到前皇上將懷中的玉佩交給了宗將軍,二人仿佛就某些事情達成了共識”那名太監驚恐道。
趙構聽罷鬆開了他的衣領此時他的額頭上布滿了汗珠,雙拳緊握,雙目中露出怒色。那名太監小聲道:“皇上小的曆經艱難終於把消息稟報給你,小的即使是死也瞑目了,希望皇上念著父子之情,兄弟之悌,早日發兵討伐金國,迎回二聖”。
“好了不用說了,朕知道了,你也辛苦了,下去領賞去吧”趙構不耐煩的擺了擺手讓那名太監退下,待那名太監走後,趙構立即宣楊沂中進殿,語氣冰冷道:“那人是金賊的奸細,決不能留禍根”比了一個殺的動作,楊沂中會意悄悄的了結了那名太監的性命。
此時的趙構在大殿上走來走去,他內心感到一陣恐慌,更令他氣憤的是嶽飛明知宗濤還活著竟然向他隱瞞了消息,這些所謂的忠臣竟敢一個個的欺君,現在就敢欺君,將來沒準就敢謀反。
他聯想著前一段時間發生的事情,趙構的後背都冒著一層冷汗。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趙構在應天登基為帝豎起大旗後前來投奔的各路軍馬日益增多,人多嘴就多,應天的糧秣供給也越來越緊張,朱勝非作為地方長官,不得不親自出麵,勸說和阻止各路衙門前來催要糧餉的各路將軍。
任何年代當兵的最難打發,尤其是這些將軍,他們個個是大老粗絲毫不講道理,這日朱勝非見眾人鬧得實在不想話,不由得斥責道:“都是餓死鬼托生的?一會有大臣麵聖,皇上麵上不好看”。
沒想到他這句話,點燃了眾將的憤怒。“沒糧草讓將士們都餓著肚子和金兵廝殺,不如幹脆散夥算”苗傅怒不可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