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心靈飛、飛、飛(1 / 2)

第二十二章 心靈飛、飛、飛

在這令人心牽戀戀的然烏村裏做客,最忘不了的是“自然”這個字眼兒,山和水不是從雲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從土裏冒出來的,最美、最恰如其分的說法是自然天成。

從然烏村眺望遠山,茂密的冷杉如同一群藏族姑娘在指點湖光山色。

然烏村——一個寧靜的藏族村落,村裏到處是用灰色木板瓦鋪就成屋頂和木板作為牆壁蓋成的房子。坐落在狹長的峽穀底的轉彎處,冷杉林覆蓋的陡峭山腰不斷攀升,與開闊的水草肥美的草場連成一片。村子背後,就是美麗寧靜的然烏湖。

我再次悄悄闖入然烏村的時間是清晨時分。雖然是夏季,清晨的空氣裏還是充滿了寒意。其實說來不應當算是寒意,而是被舒服的空調、暖氣寵慣的身子骨太過單薄的緣故。身子骨寵壞了,會覺得陽光都帶有寒意的。因此,寒意也是相對的,得看具體人。有的人覺得是從外向裏的冷,有的人則覺得是從裏向外的寒。

然烏村裏靜悄悄的,偶有幾聲狗吠,放犛牛的大爺、大媽趕著自家的犛牛朝村後的草場上走。在這高海拔的藏族村寨裏,狗就是藏獒,牛就是犛牛了。整個村子沉浸在青煙和晨曦互動的朦朧之中,令我的感覺好極了。

想來,如果這裏的人們已不燒牛糞,每天清晨村寨的上空已不再繚繞著青煙,我就不會平白湧起那股子親切感來。這或許就是人們之所以想看到老樹老屋老街老景,便會想到那些不變的傳統事物的原因。它們是可以給我們帶來回憶、帶來親切感的東西啊!

那也許隻有在清晨或黃昏,在陽光斜照的清晨或黃昏,嫋嫋升起的炊煙才顯得是淡藍色的。但我為什麼把印象中的然烏村置於這種淡藍色炊煙的籠罩中呢?一種感覺,讓我把詩意中的然烏村置於了淡藍色的炊煙之中,抑或是把古樸的然烏存置於詩意的藍色炊煙之中。村子裏很寧靜,早起放犛牛的藏族老太太,到水井打水的藏族婦女,為出發做準備的藏族拖拉機手,緩緩朝山那邊走去的犛牛群……一切都顯得那麼輕悄、寧靜。眼觀這一切,一種溫馨、輕柔、如煙似霧的感覺伴隨著淡藍色炊煙湧上心頭。然烏村有幾條不長的街巷、四通八達,一片依山傍湖的青稞田,東一排西一排不成規劃地排列著曬草架,還有那座矗立在然烏湖和雪山之間的白間綠色、金頂的佛塔。現在才是藏曆的五月,雪山腳下的草開始冒出茸茸的綠。

高原原生態

走在然烏村的路上,抬頭看見碎石鋪就的村中小徑上出現一位身穿藏袍、肩挑水桶的大姐。她輕鬆自信、一臉幸福,肩上挑的水桶在晨曦中輕輕晃著,身後是朦朦朧朧罩在嫋嫋炊煙裏的雪山和用樹幹紮起來的籬笆牆。牆裏伸出幾枝綠葉,枝上綴著幾朵叫不出名字的紅花。

這簡直是《紅樓夢》裏才有的畫麵!

她穿的是紫紅色藏式棉絨上衣,領口處繡有黃色的圖案,藏式毛氈裹成的筒裙,下擺很長,幾乎拖在地上。脖子上懸掛著紅色絨線結成的墜子,在胸前搖搖曳曳。她的頭發完全是藏式的,向後攏,結成一根根長的辮子,拖在腰際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