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愛的範圍裏,骨肉情幾乎是一種最無私的感情,它與生俱來,自然流露,不勉強,不做作,是一種自覺行為。我們天然享有這種愛,並把這種愛無私地奉獻給自己的親人。

陌生的愛

微風中,一棵垂柳隨風搖曳。柳樹下,一條靜靜的小河伸向遠方。不知什麼時候起,每當夕陽西下,她總愛坐在這條靜靜的小河邊,坐在那棵垂柳旁,默默地注視著小河流向遠方;也不知從何時起,媽媽每天都逼著她練小提琴,說是要她完成自己未能完成的願望。她愛音樂,更愛小提琴,可她不喜歡被媽媽無休止地盯著。她好想反抗,可她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她必須言聽計從,每天除了練琴還是練琴。到了考試的那一天,她竟心亂如麻,什麼都不記得了,考試的結果可想而知。媽媽大動肝火,大罵她不爭氣,甚至還叫她滾出家門,不要再回來。

一氣之下,她抄起小提琴走出了家門,不知不覺地又來到小河邊,來到垂柳旁。她默默注視著小河,靜靜地望著東去的流水,媽媽那怒不可遏的麵孔時而在她腦海中閃現,她不明白自己為什麼那麼無能。她情不自禁地拉起了那首曲子,依舊是在考場上拉的那首曲子--《藍色多瑙河》,那麼全神貫注,所有的情感都傾注於雙手。一曲終了,淚便無聲無息地滑落下來。忽然,她聽見有人鼓掌,循聲望去,隻見柳樹旁不知什麼時候來了一位兩鬢斑白、麵容和藹的老人。她有點驚詫,因為已經很久沒人給她掌聲、給她鼓勵了。她張了張嘴想說句感謝的話,可最終什麼也沒說出來。正在這時,老人笑容可掬地遞過一張紙條,便又笑著走遠了。她愣了愣,雙手顫顫地打開紙條,一行蒼勁有力的字赫然入目:“孩子,我聽你的琴聲很久了。你拉得不錯,繼續努力吧!”

愛,有許多種。人類的血緣之愛是天賦的。陌路人的愛沒有血緣性,體現了人對同類的關心,以及人之為人--這樣一個大家族的親密和溫暖。這是一種博愛,一種比血緣感情更深刻的東西。它有一種無形的凝聚力,把大家團結在一起。世上每一個人都需要愛,需要溫情,需要幫助。別人給予我們愛,而我們當把這愛,也給予別人。

女兒的禮物盒

一個母親懲罰了自己五歲的女兒,因為她把一整卷精美而昂貴的包裝紙剪壞了,是那種很少見的金色。當看到女兒用這卷包裝紙包好的禮物盒放在聖誕樹底下時,想起家裏極不穩定的收入,這位母親越發生氣了。不管怎樣,在聖誕節那天早晨,女兒還是把她精心用金色包裝紙包好的禮物送給了媽媽:“媽媽,這是給您的禮物。”很顯然,媽媽這時因為前一天生氣的舉動而十分尷尬,當她打開禮物盒時,卻發現裏麵空空如也。

她非常生氣,一把把女兒拽過來,皺著眉頭高聲說道:“孩子,難道你不知道,送別人禮物時應該在盒子裏裝上東西嗎?”女兒很委屈,噙著眼淚對媽媽說:“不,媽媽,這個盒子不是空的。我把它包上之前,在裏麵裝了滿滿的吻。”媽媽呆住了,她走近女兒,慢慢蹲下身子,緊緊地把女兒抱在懷裏,“對不起,原諒媽媽,好嗎?是媽媽錯了。媽媽不該這麼生氣,這麼粗魯地對你。”

之後不久,一次可怕的事故奪去了小女孩的生命,而這位母親一生都把這隻金色的盒子擺在床頭。每當麵對非常棘手的問題或是缺乏勇氣的時候,她就會打開這隻盒子,想像著接受女兒的吻。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已經收到了這樣一份禮物,有著非常珍貴的包裝和內涵。這是我們的家庭、朋友給予的無私的愛和親吻。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比愛更珍貴,更值得收藏。

愛的震撼

那是1141年的德國。

巴伐利亞公爵沃爾夫被困在了他的溫斯城堡中。城堡之外是康納德國王的軍隊。這次圍攻已曆時數月,沃爾夫知道現在他隻能投降了。信使開始在兩軍之間穿梭,投降的條款列出來了,條件被應允了。沃爾夫和他的軍官們開始準備將自己交給死敵。但是溫斯堡裏的女人們還沒打算放棄一切。她們給康納德國王送去信息,要求國王保證溫斯堡內所有女人的安全,並允許她們離開時帶走她們雙手能夠帶走的所有珍貴的東西。

她們的要求被允諾了,接著,城堡的大門打開了。女人們走了出來--城堡外所有的人都大吃一驚。她們手裏拿的不是金子,也不是珠寶。每個女人的腰都彎得低低的,雙手抱著她們的男人。她們要救出自己的男人,不能讓自己的男人受到這支勝利的軍隊的報複。康納德這位慷慨而仁慈的國王據說被這一壯舉感動得流下了眼淚。他立即答應了這些女人,保證他們的丈夫的安全與自由。接著,國王邀請所有的人參加宴會,並與巴伐利亞公爵簽訂了和平條約。

此後,溫斯堡更名為韋博圖山,韋博圖在德語中的意思是女人的堅貞。

愛時常孕育在我們平凡的點滴生活中,給予我們溫馨和力量。同樣,愛也會帶給我們震撼,那是一種源自內心深處的震撼。跨越時空,超越種族和語言,愛不變,震撼就始終存在。

愛與被愛哪一個更幸福

很久以來,我們都在爭論愛與被愛哪一個更幸福;在感傷為什麼有的愛隻能埋在心間。我們不停地追問一個人能不能成全愛的完滿。我們猶豫,我們懷疑,我們找來各種各樣的理由阻止內心的召喚……?後來,我們說服了自己,卻發現愛丟了。看過蜻蜓的愛嗎?在一個非常寧靜而美麗的小城,有一對非常恩愛的戀人。他們每天早晨去海邊迎日出,晚上去海邊送夕陽。每個見過他們的人都向他們投來羨慕的目光。

可是有一天,在一場車禍中,女孩不幸受了重傷。她靜靜地躺在醫院的病床上,幾天幾夜都沒有醒過來。白天,男孩就守在床前不停地呼喚毫無知覺的戀人;晚上,他就跑到小城的教堂裏向上帝禱告。他已經哭幹了眼淚。

一個月過去了,女孩仍然昏睡著,而男孩早已憔悴不堪了,但他仍苦苦地支撐著。終於有一天,上帝被這個癡情的男孩感動了,

決定給這個執著的男孩一個例外。上帝問他:“你願意用自己的生命作為交換嗎?”男孩毫不猶豫地回答:“我願意!”上帝說:“那好吧,我可以讓你的戀人很快醒過來,但你要答應化身為蜻蜓三年,你願意嗎?”男孩聽了,還是堅定地回答道:“我願意!”

天亮了,男孩變成了一隻漂亮的蜻蜓。他告別了上帝,匆匆地飛到了醫院。女孩真的醒了,而且她還在跟身旁的一位醫生交談著什麼,可惜男孩聽不到。

幾天後,女孩便康複出院了,但是她並不快樂。她四處打聽著男孩的下落,但沒有人知道男孩究竟去了哪裏。女孩不停地尋找著,然而早已化身成蜻蜓的男孩卻無時無刻不圍繞在她身邊,隻是他不會呼喊,不會擁抱,他隻能默默地承受著她的視而不見。夏天過去了,秋天的涼風吹落了樹葉,蜻蜓不得不離開這裏。於是他最後一次飛落在女孩的肩上。他想用自己的翅膀撫摸她的臉,用細小的嘴來親吻她的額頭,然而他弱小的身體還是不足以被她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