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怎麼了?我遇到了什麼事?”蝴蝶感到不可思議,於是它休息了一會兒,等恢複了氣力,又重新開始。
它用眼睛緊緊地盯著火焰,懷著占有它的決心,一頭撲了進去……在彌留之際,蝴蝶憤恨地詛咒道:“可惡的光亮!我渴望你給我帶來幸福,你卻帶給我死亡!我隻能為自己瘋狂的夢想哭泣!可惜,我明白得太晚了!”
火焰聽見蝴蝶的抱怨,說:“可憐的蝴蝶,我可不是你想象中的太陽!我是火焰,不謹慎的人靠近我便等於自焚!”
蝴蝶滿懷希望地撲向熾熱的火焰,這本就是一幅悲壯的圖景,雖結局難免令人傷感,但卻著實可歌可泣。
蝴蝶的過錯在於麵對夢想太過莽撞,來不及衡量自身能力便以身試火,以至於在夢想的燃燒中化為灰燼。
西緒弗斯情結
古希臘神話中有一個著名的故事。
天神西緒弗斯因觸犯天條被宙斯罰到人間受苦,他的工作就是每天推一塊石頭上山,但是,每當他辛苦了一天將石頭推上山頂後,它都會重新滾落下去。這就意味著,西緒弗斯將在永無止境的失敗中品嚐苦難的滋味。
可是,西緒弗斯並不就此認輸,他仍然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推著石頭上山,並在心裏安慰自己說:“我完成了我的責任,不管它是否滾落,我已經心安理得。”
西緒弗斯在這樣的思想下獲得了內心的平靜,推石上山的工作似乎也並不顯得枯燥和勞累。後來,宙斯無法,隻得把他放回了天庭。
這個古老的故事常被用來隱喻人類永恒的悲劇命運,然而我們發現,悲劇的表麵下其實掩藏著幸福的光環。西緒弗斯以樂觀的態度對待自己的苦難,如果他是人類的象征,那麼這也正是人類精神的高貴之所在。
在苦難中收獲幸福,直到有一天我們徹底地離開它!
吹牛的青蛙
兩隻愛吹牛的青蛙在湖邊相遇了,就互相亂吹起來。
一隻瞪著眼睛說:“我今天吞下了一隻兔子。”
另一隻挺著肚皮說:“我今天吞下了一隻羊。”
“哼!我今天吞下了一頭牛。”
“哼!我今天吞下了一隻象。”
它們兩個把眼睛鼓得圓圓的,把肚子挺得大大的,越吹越神。一隻白鷺踏著大步走過來了,它們一瞧見,便“撲通”、“撲通”趕緊跳進水裏逃走了。
白鷺笑道:“哈哈!假如我不來打斷它們的話,它們一定會把地球都吞進去了!”
兩隻吞吐天地的青蛙竟如此懼怕一隻白鷺,豈不荒唐至極?那些虛張聲勢的人往往在受到一點刺激的時候就原形畢露,然後再夾著尾巴灰溜溜地逃走。
做人要實在一點,本分一點,這樣才能夠腳踏實地地生活,而不至於一腳踩空,墜入深淵。
無形的風
一艘船航行在藍色的海洋裏,船對帆說道:“朋友,謝謝你。你給我帶來了破浪前進的力量。”
“不該謝我,”帆說,“還是謝風吧。”
船睜大眼睛看了看:
“你叫我謝風?風在哪裏?怎麼我一點兒看不見?”
“是嗬,”帆說,“這種助人為樂而不留身影的精神就更加值得我們大家讚頌了。”
提起“助人為樂”這個詞,忽然覺得有些遙遠和陌生,這個在幾十年前被人們廣為傳頌和提倡的詞語,曾幾何時忽然在這個社會上失去了蹤影,而隻是偶爾地在某些地方亮一亮相。
莫歎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也不要遣責現代社會給人帶來的冷漠和疏離。我們所缺失的其實正是這種“風”的精神,“大象無形,大音希聲”,風時刻輕拂著並推動著這個世界,默默地伴隨在人的左右,卻永遠不向人展示自己的身影。
蝸牛的嘲笑
兔子覺得自己跑得快,所以就嘲笑蝸牛:“蝸牛兄,無論是在寓言裏,還是在現實生活中,你都不能不承認自己是慢的典型吧?”“噢?”蝸牛的語氣裏充滿了不滿,“不用說,你們兔子是快的典型嘍?可是你們快,怎麼輸給了烏龜?我們爬得慢,卻轟動了全世界!”兔子臉紅了,它越想越氣,眼珠一咕嚕,當即反擊:“關於我們和烏龜賽跑的事兒,隻能說明我們驕傲,決不是說我們就真的跑不過烏龜。至於說你們爬得慢轟動全世界,也許是我孤陋寡聞吧,怎麼從來沒聽說過呢?”“你沒聽說的事兒多著呢!”蝸牛毫不示弱,“索性今天說給你聽聽,也讓你長點見識。聽著!在大英博物館裏,有我們兩個兄弟在當標本,它們被牢牢地粘在木板上,整整四年。四年中,它們沒吃一點兒東西,沒喝一點兒水,無論是觀眾,還是博物館的工作人員,都認為它們肯定死了。可是,四年以後,當粘住它們的膠水鬆動了,我們的兄弟卻慢慢地爬了起來。就這慢慢一爬,立刻轟動了全世界!就像當年你們輸給了烏龜轟動全世界一樣。”蝸牛始終沒忘了諷刺兔子。“這是真的嗎?”兔子確實有些吃驚了。四年不吃東西不喝水還活著?對於兔子來說,四天不吃東西不喝水也不行啊,四年,恐怕連骨頭都找不到了。“我們蝸牛行動是慢的,但說話是結結實實的,我以名譽擔保,沒說半句謊言。這事都記載在人類寫的書上,你白長了一副長耳朵,連這事兒都沒聽說,這可真是貨真價實的孤陋寡聞啊!”
兔子一心想嘲笑別人,卻落得個被人嘲弄的下場。任何人都有缺點,所以做人一定要厚道,挖苦別人的後果便是自己陷入尷尬的局麵。
報複自己
一個畫家在集市上賣畫,有一個孩子帶了一群仆從走過集市,這孩子的父親就是畫家年輕時的仇人。
孩子在畫家的作品前麵停了下來,挑選了一幅畫,畫家卻在畫上蓋了一塊布,說他不願意出售這幅畫。從此以後,這孩子日日思念著這幅畫,心裏悶悶不樂,最後他的父親來了,願意出一筆高價,但是畫家寧肯讓那幅畫掛在畫室的牆壁上也不願出售,他沉著臉坐在畫前,自言自語地說:“這就是我的報複。”
畫家習慣於每天早晨畫一幅神像。
但現在他覺得這些畫像一天天地變得同他往常所畫的不同起來了。這件事情使他感到苦惱,而且找不出一個解答。直到有一天,他在工作中驚跳起來:他剛畫好的一幅神像的眼睛,竟是那孩子的眼睛,神像的嘴唇也是孩子的嘴唇。
他撕毀了畫像,大聲叫喊:“我的報複已經回報到我自己頭上來了!”
“冤冤相報何時了”,報複別人不但於事無補,而且早晚有一天,這報複會回到自己頭上,因為任何一個人在傷害別人的同時,也必將在自己的心上留下汙點和陰影,那是良心和善的本性提出的警告。
如果你的報複不成功,那麼害人害己,即便成功了,你所感受到的也將是更多的空洞和悲涼,絕對沒有任何快感可言。
動物園裏的駱駝
一天,動物園裏的小駱駝問媽媽:“媽媽,媽媽,為什麼我們的睫毛那麼長?”駱駝媽媽說:“當風沙來的時候,長長的睫毛可以讓我們在風暴中看得清方向
。”小駱駝又問:“媽媽,媽媽,為什麼我們的背那麼駝,真難看!”駱駝媽媽說:“這個叫駝峰,可以幫我們儲存大量的水和養分,讓我們能在沙漠裏度過十幾天無水無食的日子。”小駱駝又問:“媽媽,媽媽,為什麼我們的腳掌那麼厚?”駱駝媽媽說:“它可以讓我們笨重的身子不至於陷在軟軟的沙子裏,這樣才便於長途跋涉啊。”“哇,原來我們這麼有用啊!可是媽媽,為什麼我們還在動物園裏,不去沙漠遠足呢?”小駱駝納悶地嘀咕道。
長長的睫毛、彎曲的背脊、厚實的腳掌,這些都是駱駝與生俱來的天賦,如果讓這些珍貴的稟賦不去沙漠裏和風暴鬥爭,而是終日閑置在動物園裏,未免辜負了造化的深意。
人類不僅這樣對待那些本應去征服自然的動物,對自己又何嚐不是如此?讓我們大家一起努力,讓所有溫室裏的花朵都變成暴風雨中帶刺的玫瑰。
慚愧的博士
有一個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是整個研究所裏學曆最高的一個人。
有一天他到單位後麵的小池塘釣魚,正好正副所長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釣魚。
他對他們微微點了點頭,心想:這兩個本科生,有什麼好聊的呢?不一會兒,正所長放下釣竿,伸伸懶腰,蹭蹭蹭從水麵上如飛地走到對麵上廁所。博士眼睛睜得都快掉下來了,水上飄?不會吧?這可是一個池塘啊。正所長上完廁所,蹭蹭蹭地從水上飄了回來。怎麼回事?
博士生心裏好奇,卻不好去問,自己是博士生啊!過了一會兒,副所長站起來,蹭蹭蹭地過水麵去上廁所。這下博士更驚訝了:不會吧,難道都是江湖高手?這時博士也內急了,可是這個池塘兩邊都有圍牆,走到對麵上廁所非得繞十分鍾的路,而回單位上又太遠,怎麼辦?博士生還是不願意去問兩位所長,憋了半天後,也起身往水裏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過的水麵,我博士生不能過。隻聽咚的一聲,博士生栽到了水裏。兩位所長將他拉了出來,問他為什麼要下水,他一臉慚愧地問:“為什麼你們可以走過去呢?”兩所長相視一笑:“這池塘有兩排木樁子,由於這兩天下雨漲水沉到了水麵下,我們都知道這木樁的位置,所以可以踩著樁子過去。你怎麼不問一聲呢?”
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勤學好問是自古以來就被稱頌的美德,隻可惜人們因為懶惰,因為虛榮,總是把它輕輕忽略掉。
本來很簡單的一個道理,卻因為自己的傲慢而遭到了懲罰,這比無知更加令人感到羞愧。
鷹的榜樣
鷹王從很久很久以前就被認為是價值、權力和尊嚴的象征。它的形象被羅馬人、波斯人、德國人、波蘭人、奧地利人和西班牙人用做國徽。
高傲的鷹王,在死期已近的時候,把所有的孩子叫到身邊。等他們聚齊了,鷹王十分鄭重地說:“我哺育你們,為的是讓你們從小就有能力看太陽。我讓你們那些視力不行的兄弟都餓死了,因此,你們有資格比其他鳥類飛得更高。那些不願意送死的鳥,從來不敢靠近你們的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