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氣球的顏色

美國著名心理學博士基恩常跟病人講起這樣一個小故事:一天,幾個白人小孩在公園裏嬉戲玩耍,他們興高采烈地在一個賣氫氣球的老人那裏買了幾個五彩斑斕的氣球,並把它們放飛在天空中。可是,在公園的角落裏卻躲著一個黑人小孩,他因為自卑而不敢上前和他們玩耍,隻是一個人靜靜地看著他們。

終於,他鼓足了勇氣對賣氣球的老人說:“您可以賣給我一個氣球嗎?”老人溫和地回答:“當然可以,你要一個什麼顏色的?”“我要一個黑色的。”

黑人小孩高興地拿過這隻氣球放飛在天空中,黑色皮膚和黑色氣球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分外美麗。老人用手輕拍孩子的肩膀說:“記住氣球能不能升起,不是因為它的顏色,而是因為它充滿了氫氣。”

那個黑人小孩正是基恩。

永遠不要為你的出身和過去感到自卑,隻有信心百倍的人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成功者。

隔窗看世界

有個太太多年來不斷地抱怨對麵的太太懶惰:“那個女人的衣服永遠洗不幹淨,看,她晾在外麵院子裏的衣服,總是有斑點,我真的不知道,她怎麼連洗衣服都洗成那個樣子……”

直到有一天,有個明察秋毫的朋友來到她家,她拿了一塊抹布,把這個太太窗戶的灰漬抹掉,說:“看,這不就幹淨了嗎?”

原來,不是對麵太太的衣服沒洗幹淨。

而是自己家的窗戶髒了。

從肮髒的窗戶看世界,自然一切都將是一片渾濁。所以,當你對這個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做出評判之前,最好先想想,是不是自家的窗戶髒了?

人們總是善於發現別人的缺點卻忽視自己的不足,久而久之,不停地抱怨、滿口的牢騷便占據了你的生命,於是你心靈的窗戶便髒了又髒,直至整個世界在你眼中都變得汙穢無比。

圓規的腳印

圓規在白紙上用一隻腳站定,又用另一隻腳旋轉了一圈。它滿意地欣賞著自己的腳印,不禁對身旁的尺子誇耀說:“你看,我的腳印多麼美呀,誰也沒有我走得這麼圓了。”尺子懇切地給它指出:“不要老是欣賞自己的腳印,不要老是回顧自己走過的路,應該勇往直前,否則將永遠封閉在原處。”

圓規的腳印的確整潔、渾圓,沒有一絲漏洞,但遺憾的是,它永遠是一個封閉的圓,它的足跡將永遠都是循環往複,無法前進。

驕傲的圓規支著兩隻細細的腳在原地沾沾自喜,日複一日地畫著它的圓,而它的同伴尺子卻用自己有限的長度畫出了一條永無休止向前延伸的筆直的路。

鸚鵡老板

一個人去買鸚鵡,看到一隻鸚鵡前的標簽上寫:此鸚鵡會兩門語言,售價二百元。另一隻鸚鵡的標簽上則寫著:此鸚鵡會四門語言,售價四百元。該買哪隻呢?這兩隻鸚鵡都很光鮮,靈活可愛。他正拿不定主意時,突然發現一隻老掉了牙的鸚鵡,羽毛暗淡散亂,標價八百元。這個人趕緊將老板叫來問道:“這隻鸚鵡是不是會說八門語言?”店主說:“不。”這人感到很奇怪:“那為什麼它又老又醜,卻值這個數呢?”店主回答:“因為另外兩隻鸚鵡叫這隻鸚鵡老板。”

看來,即便在鸚鵡的世界裏,“權力”這個詞扮演的角色也是相當重要的。一隻又老又醜的鸚鵡,隻要贏得了他人的尊重和愛戴,便立刻身價大增。

做人也是如此,才華、能力固然重要,但要想在人群中出類拔萃,良好的人際關係也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可以從頭開始

一位老先生得知自己將不久於人世,在日記簿上寫下了這段文字:“如果我可以從頭活一次,我要嚐試更多的錯誤,我不會再事事追求完美。我情願多休息,隨遇而安,處世糊塗一點,不對將要發生的事處心積慮算計著。其實人世間有什麼值得斤斤計較呢?可以的話,我會多去旅行,跋山涉水,更危險的地方也不怕去一去。以前我不敢吃冰淇淩,不敢吃豆子,是怕健康有問題,此刻我是多麼後悔。過去的日子,我實在活得太小心,每一分每一秒都不容有失,太過清醒明白,太過清醒合理。如果一切可以重新開始,我會什麼也不準備就上街,甚至連紙巾也不帶一塊,我會放縱地享受每一分、每一秒。如果可以重來,我會赤足走在戶外,甚至整夜不眠,用這個身體好好地感受世界的美麗與和諧。還有,我會去遊樂園多玩幾圈木馬,多看幾次日出,和公園裏的小朋友玩耍。隻要人生可以從頭開始。但我知道,這一切都不可能了。”

我們不得不麵臨這樣一個沉重的話題,那就是“生與死”。隨著歲月的流逝,它將日益清晰地呈現在我們麵前,無從回避。那麼正視它吧,我要說的是,向死神抗爭的惟一途徑就是珍視你現有的生命,真正地用你的全部身心投入其中去感受世間的愛與美好,這樣才不會後悔。

聽聽這位不久於世的老先生的心曲吧!漫長的歲月給了他這些箴言,用心地理解它,會使我們的人生少些遺憾。

自由的代價

一天,一隻朱頂雀高高興興地去給小鳥找食吃,他嘴裏叼著小蟲子飛回來時,自己的窩卻空了。朱頂雀一邊呼喚,一邊痛哭,四處尋找自己的孩子,淒厲的呼喚在森林裏回蕩著,卻沒有回應。一隻好心的蒼頭燕雀對朱頂雀說:“我好像記得在農夫家裏見過你的孩子。”於是朱頂雀抱著一線希望,又開始尋找。最後,他來到農夫家,看見窗戶上掛著一個籠子,而他的孩子們正在籠子裏,成了俘虜!小朱頂雀抬頭看大朱頂雀,認出那是他們的父親,便發瘋似地喳喳叫,哀求著父親幫助他們獲得自由。悲痛的爸爸猛烈地衝擊堅硬的牢籠,用他的喙和爪子拉扯著鐵欄杆,但這是項艱巨的工作,他無法完成,朱頂雀隻得傷心地痛哭著飛了回去。

第二天,朱頂雀又回到關押小鳥的籠子旁。他望著自己的孩子,隔著鐵欄杆,一個一個地吻著他們,然後他在籠子裏放了些草,這些都是毒草,把小鳥全都毒死了。要知道,對這些可以在藍天翱翔的自由自在的鳥來說,沒有什麼比自由更珍貴了。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自由之於人類也和對於鳥兒一樣重要。千百年來,無數仁人誌士拋頭顱、灑熱血,歸根到底都是為了“自由”二字。“自由”不僅是形體上的無拘無束,更是心靈的徹底解放,珍惜自由、熱愛自由,便是對生命的全部禮讚。

心靈障壁

一個人在院中種了一顆桃樹,桃子成熟時,他摘了許多送給鄰居們品嚐。

一位經商的鄰居拿了一個放在嘴邊嚐了嚐說:“不錯,多少錢一斤?”他說:“不要錢,送給你的。”可是鄰居堅持要付錢給他,無奈,他隻好收下。

他又把桃子送給一位當領導的鄰居,這位領導疑惑地看著他說:“你有什麼事嗎?”“沒有,隻是給你嚐嚐。”他失望地走了。他把桃子送給鄰家的少婦,少婦一臉警惕,少婦的丈夫十分不悅。他搖了搖頭走了。

他又把桃子送給一個過路的老人,老人吃了一個,連說“謝謝”,然後道別離去。他很高興,因為終於有了一個懂得吃桃子的人。

人類從原始的洞穴群居到逐漸懂得築屋壘土,牆壁開始一堵一堵地出現在這個原本一體的世界上,隨之而來的就是心靈之壁的出現。這正是人類的可悲之處。

不要讓你的心總是戒備森嚴,拆除牆壁迎接陽光,那就連冬天都是暖融融的。

真實才是美麗

《伊索寓言》裏有這樣一則故事。有一次,宙斯要在鳥類中選出一個最美的鳥兒來做鳥類之王,烏鴉也對此躍躍欲試,但苦於自己一身漆黑的毛皮而沒有自信。於是它想出一個辦法,它用了幾天的時間在各處搜集同伴們掉下來的五顏六色的羽毛,並在大選那天把它們粘在了自己的身上。

結果,它的耀眼的光芒果然引起了眾鳥的讚歎,正當宙斯宣布封它為鳥類之王時,它的一大塊羽毛卻一下子脫落,於是眾鳥紛紛知悉真相,並大聲怒斥它。憤怒的鳥兒們你一口、我一口,啄下了它身上那件華麗而虛假的外衣,原形畢露的烏鴉站在原地抖成一團,尷尬不已。

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間都是赤裸的,真實的,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不停地為自己披上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外衣,為了取悅別人,為了欺瞞自己。我們又時時刻刻擔心著這些外衣會像鳥鴉一樣在哪一時被剝掉,於是我們忙忙碌碌,行色匆匆,時刻抓緊自己的衣衫,惶惶不可終日。正因試圖掩飾,所以有所恐懼。

何不拋開這些徒勞的偽裝,做回真實的自己,坦坦蕩蕩地麵對人生,包括它的美麗與醜惡,這樣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因為真實才是無負擔的美麗。

猴子與宰牛刀

一隻猴子不知從哪裏撿到一把刀,但不知如何使用。

一日猴子正在山下偷摘果實,忽然看到一大群人圍在一起,不知在做什麼。他忙爬到樹頂張望,見一人正用一把和它相同的刀宰殺一頭牛,隻見刀光一閃,牛便倒地了。猴子見後大喜。

第二天,猴子拖著刀,氣喘籲籲地來到了山下的田地。它看到一頭牛正在耕地,就學著人的樣子過去宰牛,可是還沒靠近牛,就被牛用角挑到了七八米外,腸子拖得滿地都是。臨死的時候,猴子歎道:“我上了人類的當了,這把刀一定不是宰牛刀。”

刀是同樣的刀,放在人的手裏就是一把利刃,殺牛宰羊,鋒銳無比。而到了猴子手中,卻變成了使它喪命的元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