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童心·童趣篇 10.惡郵差(1 / 1)

五、童心·童趣篇 10.惡郵差

你為什麼坐在那邊地板上不言不動的,告訴我呀,親愛的媽媽?

雨從開著的窗口打進來,把你身上全打濕了,你卻不管。

你聽見鍾已打四下了麼?正是哥哥從學校裏回家的時候了。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你的神色這樣不對?

你今天沒有接到爸爸的信麼?

我看見郵差在他的袋裏帶了許多信來,幾乎鎮裏的每個人都分送到了。

隻有爸爸的信,他留起來給他自己看。我確信這個郵差是個壞人。

但是不要因此不樂呀,親愛的媽媽。

明天是鄉村市集的日子,你叫女仆去買些筆和紙來。

我自己會寫爸爸所寫的一切信,使你找不出一點錯處來。

我要從A字一直寫到K字。

但是,媽媽,你為什麼笑呢?

你不相信我能寫得同爸爸一樣好!

但是我將用心畫格子,把所有的字母寫得又大又美。

當我寫好了時,你以為我也像爸爸那樣傻,把它投入可怕的郵差的袋中麼?

我立刻就自己送來給你,而且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幫助你讀。

我知道那郵差是不肯把真正的好信送給你的。

〔賞析〕

孩子的眼光,淒婉的效果

本篇選自印度文學大師泰戈爾的《新月集》。

媽媽沒有收到遠在外地爸爸的來信,因而“神色不好”;這很有可能是一出悲劇,一出妻子被丈夫遺忘了、甚至遺棄了的悲劇。

然而在不諳世事的孩子眼光中,卻得出了使人意想不到的結論:媽媽沒收到信,那是因為郵差在作怪;郵差把爸爸的信“留起來自己看”,而不交給媽媽。孩子進而作出判斷:“我確信這個郵差是個壞人”。

接下來是孩子對媽媽的勸慰、開導。孩子表白了一番想讓媽媽高興起來的“行動”。他說,他將代替爸爸給媽媽寫信,他還自信“會寫爸爸所寫的一切信”、“能寫得同爸爸一樣好”,使媽媽“找不出一點錯處來”;而且,他還自作聰明地告訴媽媽:“你以為我也像爸爸那樣傻,把它投入可怕的郵差的袋中麼”?相反,“我”將把這封信“自己送給你。”在這傻裏傻氣的表白中,在這奇特古怪的孩子的邏輯中,不正顯露出他那天真善良的可愛的天性麼?沉浸在痛苦中的媽媽也忍不住笑了。這含淚的微笑,是憐愛與淒楚、痛苦與慰藉諸種複雜情感交相融彙的心靈折射。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孩子的天真的解釋和安慰幫不了她的忙,她也沒法順著“孩子的邏輯”而高興起來。因為她心中明白,沒收到信絕不是因為“惡郵差”而是因為負心的“惡丈夫”。作品的妙處在於一直沒有寫這位媽媽的思想活動,而是始終以孩子的口吻出之,始終循著孩子的邏輯在“推理”——從推測並責怪郵差把爸爸的信藏留起來“給自己看”,到決定代替爸爸寫信,再到繞開郵差把信直接送交媽媽,這一切不僅絲毫也減輕不了媽媽的憂傷,反而增添了媽媽的惆悵與淒婉之情。本來是一出悲劇,悲劇人物“媽媽”卻始終不出場,而讓一位喜劇小角色按照他的“孩子邏輯”在那裏滔滔敘說,二者造成的“反差”更增添了悲劇色彩,加強了悲劇效果。泰戈爾不愧是文學巨匠,其圓熟的手法值得我們借鑒。

《玫瑰樹》在編輯過程中曾得到多方支持,盡管我們做了不少努力,仍有部分作品的著(譯)者未能取得聯係。希相關篇目的著(譯)者見到此書後,及時與伊犁人民出版社聯係,以便寄付樣書及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