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童心·童趣篇 8.幾乎錯過的奇妙時光(2 / 2)

〔賞析〕

留心“美的發現”,記住“美的辰光”

記得某位哲人曾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尤其是在習以為常、司空見慣的日常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美妙的辰光最容易被我們忽視而失之交臂悄悄“溜走”。放跑了這些“美的記憶”,無疑是一種憾事。

而在“發現美”、“捕捉美”的敏捷和機警方麵,孩子的童心往往勝於大人的粗心。這是因為孩子的心靈敏感、天真而單純,可容性和可塑性都比成年人強,對事物又總是充滿好奇心和新鮮感的緣故。五歲的小蒂姆正是在母親較為大意或較為“遲鈍”的情況下,性靈獨慧地最先發現了看似平常實則奇妙的一場“雨”,那是在悶熱而幹燥的氣候使人“焦慮不安”的背景下,自遠而近姍姍而來滋潤萬物撫慰心靈的一場透雨嗬!可是當它還隻是不易被覺察的“一個模糊的聲音從遠處的樹林中慢慢傳來”,就已經被那幼小而敏銳的心靈感知到了。於是母子二人共享了“雨中那美妙的一瞬”,那“動人的一幕”:母子倆“欣喜若狂”地光著腳跑進雨裏讓雨水澆了個透,“愜意地一起呼吸著清新的空氣和潮濕的泥土散發出的沁人肺腑的氣息”。更為奇特的是,雨雖然早已住了,“但那奇妙的感覺”在心目中卻“一點也沒有消失”,那雨後的花瓣,那星星點點的紫羅蘭,那潮潤的空氣,那令人心醉的芳香……這一切大自然的“美的傑作”已經印入心靈難以磨滅了。以至若幹年後,小蒂姆早已長大成人,他們還記得這場麵,記得那個“令人銷魂的美好辰光”。從美的發現到美的享受再到美的“永駐心中”,綿延數年而情鍾一事,這需要多麼純淨的心靈和多麼敏慧的悟性嗬!換句話說,正是由於母子二人(尤其是那位母親)有著豐美而厚實的“心之沃壤”,那瀟瀟的春雨才能長留不去,滋潤出本文所抒寫的如此美妙的“心靈奇葩”來!

你看,早已成年了的蒂姆在院子裏除草時“總是不去碰那些經過春雨長起來的紫羅蘭”。——這是對美的珍惜。

你看,那位可敬的母親不僅全身心地“加入”和“分享”孩子的歡樂,而且從中體會到尊重孩子、愛護童心的育人之道,體會到從平凡細小事物中去發現美、品味美的審美情趣。——這是對美的升華。

她,不僅是一位充滿愛心、家教有方的稱職母親,而且是一位心靈豐富、氣質高雅的難得的女性。

而我們中的許多為人父母者,卻常常因“忙於工作”、“忙於家務”而沒法留心或不屑注意孩子那細微的“美的發現”,無暇或無心與孩子共享那“美的辰光”,以至於難以接受或難以理解這種童心的可愛與可貴,因而常常在不經意中傷害了孩子的心靈而不能自知。凡此種種,應該好好地學一學:這位母親的榜樣。

這篇文章以母親的口吻自述其親曆之事,寫得樸實、自然、親切、細膩,對雨中情景的描述尤其清新優美,文末的感慨也獨到、精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