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二百八十三章 複仇天使(2 / 2)

當然是否可以靠這樣落後時代的武器偷襲成功沒人知道,電子管電路不是絕對不受電磁脈衝的影響,電磁脈衝對電子管陰極仍然會造成破壞,具體的程度,視脈衝功率而定。並且,指揮部也沒時間進行理論推算(雖然敵人的瞬間功率上限是知道的),計劃就匆匆製定出來了。

戰後各國武器都完成了標準化,使得相互掛載各自彈藥,成為了司空見慣的事情,這顯然有利於適應,燈塔武器更新速度。一旦某種彈藥有效,所有國家,都可以第一時間使用。

尤其這兩枚導彈,可以不借助平台設備,直接靠自己的導引設備找到目標,其彈頭裝藥竟然有半噸,沒人知道俄羅斯為什麼會研究這種古怪的東西,也許是當初擔心燈塔會打一場核戰爭。

鐵明州要做的,隻是飛過去,找到信號源,然後射擊。同時展開攻擊的,是一整個機群。機群將在空中展開齊射,也就是說,會有十多枚導彈同時發起攻擊。

反輻射攻擊仍然隻是施瓦茨反擊計劃的一環。中將喜歡同時用各種武器打出組合拳,他總是傾向於複雜的戰術。

與這次攻擊同步的,中國軍隊即將從越南發射反艦彈道導彈,對目標實施同步攻擊。

舟山的戰鬥已經表明,彈道導彈的攻擊,對敵人的防禦護盾是有效的。不過,在強電子幹擾下,情況也是未知的,因為這種導彈再入時,也需要主動雷達進行末端修正,如故對方能測量到輻射,也有可能進行幹擾。而另一個問題是,經曆過舟山的攻擊,這種導彈的庫存基本耗盡了,今天的攻擊達不到上次攻擊的密度的四分之一。這也是施瓦茨使用“組合拳”的一個原因,他希望所有攻擊能同時到達,以分散敵人在某一個方向的幹擾功率。當然這種方式的可行性,更多是他臆想出來的。在以光速運行的電磁波防禦麵前,導彈的飛行如同慢鏡頭,要想將所有攻擊,完全契合到一個時間上點上,分散敵人功率峰值的想法,並不切合實際,反而減少了攻擊的靈活性。

鐵明州推動油門增加速度,為導彈增加初速。左右兩側的其餘飛機,隔著幾公裏。所有飛機必須一起加速,以達到施瓦茨要求的同時開火的要求。

發射時機由鐵明州決定,大致就在60公裏左右,再靠近,通訊就收到幹擾,不容易協調了。

6架戰機以齊射方式發射了導彈,然後繼續跟蹤導彈,進行戰果觀察。

導彈拖著蒸汽尾跡,齊刷刷飛向前方人型的雲霧。

導彈在敵人的無形防禦層附近,開始翻滾,其中幾枚失去控製掉落下去,其餘鑽進防禦層後,恢複了一些速度和舵效,開始修正。但是減慢的速度,導致導彈很難維持升力,開始降低高度。鐵明州心裏祈禱著,它們能至少維持高度,直到擊中那座1110米高的天線。與此同時,天際上一串流星劃過天穹,墜落下來。彈道導彈同時攻擊的節奏,至少在人的肉眼觀察中,還是配合的天衣無縫的。

自上而下的導彈果然也遭遇到了幹擾,雖然動能仍然強大,但是似乎不會擊中目標了。即使隔著幾十公裏,那些反艦彈道導彈的偏轉仍然清楚分辨。倒是有幾枚圓滾滾的反輻射導彈鑽進來雲層,不知道擊中沒有。

戰鬥機之間的數據鏈通訊,恢複了片刻,似乎攻擊得手了,但是轉瞬又遭遇到了幹擾。沒有人知道到底有沒有形成毀傷,僅從可探測到的幹擾噪音峰值看,攻擊沒有奏效。那個鬼東西,竟然還那麼難對付。不過施瓦茨仍然沒有修改計劃的想法,他的一半兵力已經降落下去,現實已經不容任何退縮。看起來,隻有用坦克來解決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