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輛礦石車就這麼過去了,緊接著第二輛巨型搬運車靠近,這輛車上,沒有碎石,而是一部馬克4型裝甲獵手。燈塔一直以來,都用載重車來快速部署這些東西,避免這些殺人機器在非作戰情況下的磨損。
馬克4型裝甲獵手,是燈塔最有效,產量最大的攻堅武器。某種程度上,它也算是仿生武器,模仿的是人類身體。
它的技術源頭,可能是美軍在上一次戰爭投入的外骨骼機械,當時的外骨骼主要用來提升人類孱弱的體力。燈塔最初在加州的軍工複合體工廠組裝RCV係統(機器人車輛),然後開始批量生產這種東西。這些雙足機器人,與傳統的履帶戰鬥車輛相比,在複雜地形,尤其是城市和起伏山區,擁有無與倫比的機動和偵察優勢。它可以從掩體後探出頭來,引導導彈殲滅人類坦克,而坦克做不到;登陸作戰其優勢更明顯,它們無需登陸艦艇,可以直接從堅硬的海底走過海峽。
張尋寧在北侖的陣地前,就倒伏著多達十六具機器人殘骸,馬克4在開闊地不那麼有效,尤其在爛泥潭裏行動很遲緩,好的狙擊手可以在2公裏外,摧毀其頭部的光學設備,然後它們就會在海灘上瞎打轉,可以由火箭或者榴彈加以摧毀。
這種裝甲機器人的武器搭配多樣化,多數時候是榴彈和標槍導彈,城市戰時,會攜帶噴火器和加特林機槍,它正麵裝甲很厚,反應速度很快,在較硬的地麵上,可以以30公裏速度奔跑,比大部分人跑的快。
趙青看著車子駝著機器人,漸漸遠去,又看了一眼手表。這是登島後,看到的第一部戰鬥單位。燈塔在外圍地帶的戰鬥單位密度,沒有他預先想象得大。也許如安德森所說,它改變了防禦策略,將全麵防禦,改成了重要節點防禦。
“我們怎麼過去?我們沒時間繞太遠的路。”
張尋寧湊到趙青耳邊小聲道。橫亙在前麵的,燈火通明的通道,確實是向縱深滲透的一大麻煩,無人機會很容易看到,下麵快速移動的人影。
“別急,再觀察一下。我覺得……對麵,那片廢墟裏有名堂。如果我是燈塔,會在那裏的製高點上,部署戰鬥單位。”
張尋寧端起他的狙擊槍,用搶上的8倍瞄準鏡觀察趙青指示的那對瓦礫。作為狙擊手,最基本的素質當然是耐心,他一寸一寸地觀察著那裏。他身後,他的觀察員使用倍數更大的望遠鏡觀察同一地帶。
李小廣是難得的狙擊好手,他的擊殺數量沒有張尋寧多,但是從未失過手,而張尋寧的擊殺率為96。6%,他在66次狙擊中,有兩次失手,而這兩次都是李小廣及時補救才得手的,要不然張尋寧可能活不到現在。
李小廣慢慢掃過半塌的酒店大樓,仔細觀察每一個窗戶,視野通過一閃窗時,看到了一閃而過的茵茵綠光,在它隱入黑暗前,捕捉到了輪廓。人腦具有機器不具備的畫麵補償功能,能夠將抽象、不完整的信息靠經驗和想象力彌補完整,在目標識別方麵,燈塔的機器人總是吃著虧,因為它們沒有想象力。
“有發現。馬克十一型,吸血鬼。2點鍾方向。”
李小廣再次快於老大張尋寧先找到並確認了潛伏目標。如趙青預言的一樣,就躲在製高點上。
吸血鬼是一種戰場上罕見的輕步兵單位(有的報告將其納入無人機範疇),用單薄中空的輕鋁合金製作骨架,當它展開2米長翅膀時有些像蝙蝠,潛入\偵察狀態下,經常倒吊在建築物天花板上,所以前線士兵將其稱作吸血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