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5章 鯊魚(1 / 2)

“我的人生在30歲前一團糟,完全陷入了絕望,400磅體重導致我失去了社交和工作能力。所以我加了伊甸園的第一批客戶體驗測試,它讓我擺脫了那具笨重的爛肉。我願意從此活在虛擬世界中,再也不回到可怕的真實世界。”

———編號ZP11376的早期體驗用戶的社區留言

6個雙人小組,在水下10米,緩慢移動。這個深度,可以讓潛水員呼出的氣泡,充分被海水溶解掉,避免在海麵留下太多蹤跡。推進器的航速被調節到最低,避免噪音被附近的水下“殺手”偵聽到。

燈塔的水下防禦係統很完備,包括聲呐基陣和對付大型艦艇的自導魚雷,另外,還有一種專門對付潛水員的仿生機器人。這是以一種外形接近鯊魚的機器,一種高效的殺人利器。

參謀部估計,大部分潛水偵察的有去無回,其實是因為機械鯊魚,至少六成的小組可能根本沒有上岸就被幹掉了。

所謂的機械鯊魚隻是參謀部擬定的名稱,燈塔的內部編號仍然不詳,它們並不像真的鯊魚那樣,有時會將背鰭伸出海麵,被目擊到。如果不是因為慣性導航的誤差積累,偶爾擱淺到北侖港海灘上,中國軍隊甚至不知道這種鬼東西的存在。

對付這些東西沒有太好的辦法,主要靠運氣,它在渾濁的海水中,探測到人體的距離大概為50至400米(取決於背景噪音、水溫和鹽度)。不過,拆解擱淺的機械鯊魚後的逆向研究表明,其在淺海遊弋很短的一段時間(不超過2小時),慣性導航就需要校驗,要不然就會撞到礁石或者擱淺到海灘。

所謂的導航校驗,就是發射連續的高頻主動聲波進行海底測繪,以對照電子海圖。探測使用的聲波功率很小,不易察覺,其頻率約在18千赫至2千赫之間,略超越了人耳極限,但是聽力靈敏的人可以聽到。當然這套回聲定位係統,也可以用來發現目標。當你聽到它的時候,它也可能聽到了你。

潛水員們悄無聲息地向前方推進,速度大約6節,如果一切順利,將在子夜時到達岸邊,然後將要麵臨第一個難題——如何上岸?

大部分人都沒有意識到,不遠處有一些連續而又奇怪的聲響。這種聲音不容易形容,張尋寧覺得很像三角鐵被敲擊後幾秒,仍然會發出的那種悠長的餘音。他受過嚴格的音樂訓練,耳朵比一般人要管用一些。

在趙青帶領下,所有六個小組開始自覺向另一側移動。張尋寧意識到,自己和李小廣的小組,位於更靠近那個東西的區域。他屏住呼吸,避免氣泡聲幹擾聽力。隨後花了半分鍾,他基本確定,有個東西忽左忽右,正跟過來。

“它不會盯上自己吧?”他拍了拍李小廣左肩,示意它向左多轉15°,這樣就可以引開它,避免那個東西撞進大隊。

李小廣茫然地轉彎,雖然沒有察覺什麼,但是他難免有些緊張,張尋寧的一隻手用力按在他的肩頭,李小廣也屏住了呼吸。

巨大的黑黢黢的陰影,在他一側閃過。由於佩戴了微光夜視儀,張尋寧可以看到這隻巨大的怪獸。

它正高速向自己過來,如同一列火車。張尋寧握住一支用壓縮空氣射擊的魚槍,靠著巨大的定力沒有射擊,他知道那個東西的使用高強度鋁合金裝甲,魚槍的有效射程不超過5米。

鯊魚到了十米開外,突然轉向了,張尋寧可以感受到強勁的水流將自己推向一邊。它剛才發現了什麼,也許是呼出的氣泡。但是現在,它有些抓瞎了。

即使燈塔擁有事無巨細,操作每一個單位的本事,不過機械鯊魚卻是少數幾個例外(另一個例外是戰鬥機的空戰操作)。

這種作戰單位,相當的獨立。主要原因當然是海水隔絕了電磁波,也就屏蔽了燈塔的微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