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82. 感受著思維和判斷,也就影響著工作熱情和生活邏輯
培訓是在去往羅浮山培訓基地的路上悄然進行的。從惠州開往羅浮山的三輛依維克小型客車(分別滿載著甲、乙、丙三個隊的參訓隊員),在大約走了一半路程的時候,一一停下來,三個隊的所有隊員們被同時告知,立即改乘早已停在路邊的一輛大型客車。
誰知,甲隊的隊員們一走上大客車就嚷嚷著:“噫,這大客車裏挺暖和的!”而乙隊的隊員們一走上大客車則紛紛喊叫著:“呀,這大客車裏咋這麼冷啊?”最安穩的是丙隊的隊員們,他(她)們好奇地看著兩個友隊的隊員,小聲議論說:“他們這是怎麼啦?幹嘛一驚一咋的?這大客車上的溫度與依維克車裏的溫度不是一樣的嗎?一點兒區別也沒有啊。”於是,一場不同感受、不同觀點的紛爭不可避免地爆發了。各隊隊員的反應大相徑庭、莫衷一是,他(她)們各抒己見、喋喋不休地爭論著……
原來,這是培訓師精心安排的一項培訓課程,被稱之為“感受訓練”(到達營地後,培訓師安排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讓每個隊員以《感受》為題寫一篇論文或日記),他讓運載甲隊的那輛依維克悄悄地盡量不動聲色地打開製冷空調,將車內的溫度漸漸地降低;讓運載乙隊的那輛依維克相反地打開升溫空調,將車內的溫度慢慢的升高;而運載丙隊的那輛依維克則不開空調,就像那輛大客車一樣。
人們所遇到的最大妨礙,是自身過多的“經驗”和“常識”
這是一次別開生麵的短跑比賽——在本來很平坦的操場的地麵上,每隔1-2米扯上一根長長的繩索,整個賽區就像一頁橫格紙,參賽者將被蒙上雙眼從上麵跑過去,而又不能踩著繩索(若踩著就自動放棄比賽)。
正式比賽之前,所有的參賽者被召集到操場上。讓他(她)們參觀、熟悉一下“地形”,也可以預習式地在上麵跑一跑,找找感覺,以便記住繩索的位置,做到心中有數。然後,所有的參賽者就被領進一間屋裏,全部蒙上雙眼。
發令槍響過,正式比賽開始了。絕大多數的參訓者都是小心翼翼地跑動著,唯恐踩著繩索被淘汰。隻有一位小夥子,不顧一切地飛快地跑向終點。結果,他成了第一名,成了冠軍。原來,在所有的參訓者被領進屋、蒙上雙眼後,那些鄭重其事地拉扯好的繩索即被全部撤除(那隻是一種特意的“蒙騙”)。
其他的參訓者盡管都未被淘汰,可一一成了短跑比賽的“創記錄”者——同等賽程上所用的時間之長。
當培訓師問那個小夥子,他當時是怎麼想的時。小夥子爽快地回答到:“情願犯規、被淘汰,甚至摔倒、栽跟頭,也得跑出自己的速度來……”結果,他又獲得最佳心態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