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王子亞曆山大(2 / 3)

當然,受益最大的是年幼的亞曆山大。亞裏士多德這時正當壯年,精力充沛,他不僅學識淵博,是當時最有學問的人,而且富有教學經驗,是當時最好的教師。他不但繼承和發揚了從蘇格拉底到柏拉圖的學術研究傳統,也繼承了他們卓有成效地教人、育人的傳統。事實上,當時的學者也都是教師。他們都把教育人作為他們學術研究的重要目的,蘇格拉底認為,哲學的目的主要是教導人認識自己和追求真理,教導人們過道德的生活。他認為人的知識主要是道德方麵的知識,正確的行為來自正確的思想,美德基於知識,源於知識,沒有知識便不能為善,也不會有真正的幸福。“美德即知識,愚昧是罪惡之源”。蘇格拉底是通過問答的形式來教導人們接受他的觀點、傳授知識的。柏拉圖接受了蘇格拉底的倫理思想,並把它與對人生、人類的認識聯係起來,建立一個以“善”為最高理想的模式。在柏拉圖所設想的理想國裏,公民應有四種德性(品質),即智慧、勇武、節製和正義。有三部分人:一是護國者,有智慧之德,擔當統治者;二是衛國者,有勇武之德,負責保衛,三是供養者,有節製之德,從事生產。這三種人各安其位,各從其事,就達到了正義。柏拉圖開辦學校,他一邊教學,一邊著作,終其一生都是名教師,他是按他的政治哲學來培養各方麵的從政人士的,所以有人說柏拉圖的學園好像是一所“政治訓練班”。蘇格拉底和柏拉圖都強調要培養人的理性,要抑製人的欲念,亞裏士多德則認為,人不僅有理性,也有欲望,不應因理性而使感情受到壓抑,也不應因感情的宣泄而犧牲理性,人的德性在於使理性、感情和欲望保持正當的關係,使人的能力得到全麵發展,就可以達到至善。他說:“一個有德性的人往往為他的朋友和國家的利益而采取行動,必要時可以犧牲自己的生命。他寧願捐棄士人所爭奪的金錢、榮譽和一切財物,隻追求自己的高尚。”比起蘇格拉底和柏拉圖來,亞裏士多德的思想,特別是教育思想要進步得多,實際得多。

亞曆山大能有亞裏士多德這樣一位在當時幾乎是無所不知而又精於教導之術的老師,真是他的大幸。一連三年,亞曆山大有幸和這位曆史上最偉大的賢哲朝夕相處,所獲得的教益之多,影響之大,是無與倫比的。亞曆山大常說,他最尊崇的是亞裏士多德,他愛亞裏士多德甚於愛他的父親,因為他父親僅僅生育了他,而亞裏士多德教會了他怎樣做高尚的人。

亞裏士多德到培拉來,受教的並不隻亞曆山大一人,王宮幾乎成了皇家學苑,有許多和亞曆山大同齡的孩子在這裏一起學習各種有益的知識、接受軍事訓練和嬉戲玩耍。這些孩子中有帕米尼歐的小兒子菲洛塔斯、占卜師阿底曼圖斯的長子阿裏斯坦德、財政總管安提柯的侄子哈帕魯斯。除了這些權貴的子弟外,也還有來自上馬其頓的窮苦人家的孩子赫斐斯申和亞曆山大奶媽的兒子克雷圖斯。亞裏士多德還給他們帶來一個新夥伴、他的侄子卡利斯瑟尼。亞裏士多德父親早死,由叔父撫養長大,為報叔父養育之恩,他把侄子帶在身邊,精心加以培養。亞曆山大能和這些孩子一起受教於亞裏士多德,更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和競爭性。亞裏士多德的這些學子中,亞曆山大得到了他的特別鍾愛,這不僅因為亞曆山大是王子,地位顯赫,非其他孩子可比,而且因為亞曆山大天資極高,超凡出眾,有異乎尋常的好奇心和求索精神。亞裏士多德和亞曆山大等學子討論哲學、政治、倫理等諸方麵的問題,也討論文學和史學方麵的問題。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等也是講授的內容。亞裏士多德傳授給亞曆山大的知識是多方麵的,這從亞曆山大後來對諸如醫學、自然現象、地理學以及珍稀植物等方麵都有濃厚的興趣可以看出來。亞曆山大對亞細亞的廣泛興趣肯定也是亞裏士多德的熏陶的結果。

亞曆山大酷愛讀書的習慣肯定也是受亞裏士多德長期教誨的結果。亞曆山大後來在遠征東方期間,在長途行軍和激烈戰鬥之交,他還命人返回希臘,為他運來很多書籍。這些書籍中包括幼裏庇底斯、索福克利斯和愛斯奇裏斯的悲劇作品。

亞曆山大最愛讀的書是荷馬史詩,這當然也是和老師的教誨分不開的。據說,亞裏士多德曾為他的這個弟子編纂過一部特版的《伊利亞特》,這部荷馬史詩中的英雄,就是傳說中亞曆山大的遠祖阿基裏斯。亞曆山大十分珍惜老師編纂的這本書,遠征東方時仍把這本書帶在身邊,睡覺時,和短劍一起放在枕頭下麵。

當然,亞曆山大在政治和倫理方麵也受老師影響,盡管師生的政治觀點不同。亞裏士多德認為小國寡民的城邦製是最好的政體,而亞曆山大則主張君主製。但兩人也有一致的地方,亞曆山大顯然接受了老師的這樣一種信念:隻有希臘人才能享有自由,其他民族,特別是亞細亞人,都是天生的野蠻人,隻能當奴隸,都必須受西方文明人的統治。亞曆山大後來立誌稱霸世界、統治所有的野蠻人,不能說和亞裏士多德的教導沒有關係。亞裏士多德可能還給年輕的王子灌輸這樣一種思想:“有些人生來就注定應該服從,另有些人生來就注定應該統治……戰爭的藝術是一門關於獲取的自然藝術,因為它包括狩獵;是一門用來對付野獸和那些生來應該受統治、卻不願服從的人的意思。這種戰爭當然是正義的。”

亞曆山大和他父親腓力二世一樣,都是擴張主義者,都想憑借武力征服希臘、波斯和全世界。但目的有點不同。腓力的目的隻是為奪取更多的土地和財富,取得更大的權力,稱霸世界;亞曆山大當然也有強烈的稱霸世界的欲望,但驅使他不斷征戰的很重要的動力,是對於傳說中的祖先阿基裏斯和赫拉克勒斯的英雄業績的榮譽感和光大祖先業績的使命感,他要使自己和祖先一樣,成為後世永遠敬仰的英雄。他的另一目的是要通過征戰強行推廣希臘文明,建立統一的文明世界。他的這些思想顯然有亞裏士多德的思想的痕跡,可能還有伊索格拉底的影響。(他的求知欲是驚人的,在亞裏士多德的影響下,他一定大量閱讀了希臘名人的各種著作。)為了實現理想,他才不斷征戰,並在戰鬥中,身先士卒,不畏生死,百折不撓。為了實現理想,他放棄了一個帝王的享樂生活,他不近女色,不醉心酒宴,兩次結婚都出於政治目的,舉行宴會也大都是為犒勞部下,振作士氣。為了實現理想,他顯示出驚人的勇敢和超凡的自製力。他的這種理想,他為實現理想而展現的犧牲精神,應當說是和亞裏士多德的教導有密切關係的。

亞曆山大16歲時,腓力認為兒子已長大了,學習應告一段落了,是為他的王國擔負一定的責任的時候了。他停止了兒子在亞裏士多德身邊的求學生活,任命兒子為地方長官,讓他在實際工作中進行學習和鍛煉。

其實,腓力在培養兒子中一直很重視實際能力的培養,注意讓兒子在一些公開活動中、在具體的工作中鍛煉和學習。早在亞曆山大10歲時,腓力就讓他在外事活動中亮相,在接待一個雅典使團時,在豎琴伴奏下唱歌。亞曆山大的表演還遭到了馬其頓的死敵德莫斯梯尼的嘲笑,說什麼腓力的這個寶貝兒子沒有什麼值得希臘人害怕的。隨著年齡的增長,腓力讓兒子參加的活動也越來越多,亞曆山大的知識和能力都在與日俱增。16歲了,腓力認為兒子已經有獨當一麵的能力了。知子莫若父,亞曆山大不僅有能力,而且有強烈的建功立業欲望。這裏舉一個例證,在一次遠征中,腓力曾多次不親自理事。有一次,他讓亞曆山大負責接待波斯使臣,接見中,亞曆山大的友善態度和有節製的提問,使來訪的使臣心悅誠服。他沒有訊問諸如巴比倫的空中花園或波斯國王的服飾等問題,而是訊問該國道路的長度和波斯國王的用兵才能和膽略等等。還沒問完,一位使臣便驚歎道:“這個孩子才真是一個偉大的君主,而我們的國王隻不過徒有錢財而已。”

亞曆山大登基

腓力對亞曆山大的培養是成功的,16歲的亞曆山大在思想和能力方麵、在體力和精神方麵都成為出類拔萃的,不僅得到宮廷上下的一片讚美,甚至引起了見過他的外國人的驚歎。腓力有子如此,當然十分高興,他花在兒子身上的功夫沒有白費,亞曆山大成了他的得力助手和可靠的接班人。這正是腓力所希望的,從16歲起,亞曆山大就常隨父征戰。18歲時,在凱洛尼亞戰役中,他負責指揮馬其頓軍隊的右翼。迎戰著名的底比斯神聖兵團。亞曆山大身先士卒,帶領士兵擊潰了敵軍主力,為馬其頓人取得這次戰役的勝利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亞曆山大這時已顯露出軍事統帥的非凡才能。

但是,父子之間的矛盾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日益尖銳起來。這中間有一山不容二虎的原因,也有性格上的原因和利益上的衝突,但起因,或者說根本原因是亞曆山大的母親、腓力的妻子奧林匹婭斯。奧林匹婭斯是個浮躁而又邪惡的女人,腓力父子兩人的一生都深受她的影響。

對於腓力來說,妻子的惟一功勞就是為他生了一個兒子,他本來就不愛她,娶她主要是出於政治上的考慮,兩人之間的關係由於性格和觀念上的差異而更加惡化了。奧林匹婭斯對宗教神秘狂熱。當時,有許多秘密的、古老的宗教崇拜在各地流行,這些當地的原有的崇拜舉行秘密入教和狂歡的慶祝,經常還有殘忍的淫蕩的儀式。從這些宗教中產生了奧菲士(豎琴手神)、狄俄尼索斯(酒神)以及得墨忒耳(穀神)等崇拜。奧林匹婭斯既熱衷於這種崇拜,也是個中裏手。據普魯塔克說,她因為在這些敬神活動中使用了豢養的蛇而聲名大振。她的住房裏也常有蛇侵入。腓力對妻子的行為十分厭惡,而且,對於腓力的正在發展的事業來說,狂熱的宗教信仰和不受控製的妻子都是麻煩的製造者、前進路上的不利因素。

造成夫妻不和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奧林匹婭斯的嫉妒心態。奧林匹婭斯的想壓倒一切的好強心,使她對腓力的成功、他的聲望、他出征所獲得的每一次勝利,都心懷嫉妒。由妒生恨,她對丈夫的敵意越來越強烈。可怕的是她把這種嫉妒也灌輸給了兒子。普魯塔克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每當腓力奪取了一個城市或打了一次大勝仗的消息傳來時,兒子聽了似乎從來沒有十分高興過;相反,他經常對他的小夥伴們說:‘哥兒們,父親會把一切都搶先搞完,他不會留下什麼重大的事讓我同你們一起去搞的。’”雖然亞曆山大從小就心懷大誌,但一個小孩,如果沒有人教唆,是說不出這種話來的。

當然,夫妻不和使兩人都別求新歡,而這反過來又進一步加深了兩人的不和。奧林匹婭斯是不甘寂寞的,王宮裏早就流傳關於她的風流韻事,並因而甚至有人懷疑亞曆山大王子的合法身份,這使腓力十分不快,夫婦間的對立更加嚴重了,父子間的矛盾也變得嚴重了。作為國王的腓力二世,也是風流成性,不過,後宮美女如雲,是帝王家的慣例,公元前337年,腓力在準備出兵小亞細亞時,宣布要娶“他熱戀著的”克裏奧帕特拉為妻,這引起了奧林匹婭斯和亞曆山大的極度不滿。在腓力和克裏奧帕特拉的婚宴上,不滿變成了一場公開的衝突。

據普魯塔克記述,婚宴上大家都喝了很多酒,新娘克裏奧帕特拉的父親阿塔羅斯“喝醉了”,流露出馬其頓人對奧林匹婭斯和伊庇魯斯的敵意。他借酒吐真言,說什麼他希望這個婚姻將產生一個孩子,使他們能有一個真正馬其頓血統的繼承人。這等於說亞曆山大不是腓力的親生骨肉,奧林匹婭斯和亞曆山大母子哪裏受得了這樣的侮辱,亞曆山大跳了起來,大喊道:“那麼我算什麼人呢?”說著就把酒杯向阿塔羅斯擲去。腓力大怒,拔出寶劍,直指亞曆山大,但由於酒醉,踉蹌地摔倒了。亞曆山大在憤怒和忌恨中,竟公然侮辱和嘲笑起父親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