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政治上希臘完全沒有聯合的傾向。各城邦之間,糾紛不斷,戰爭不斷,每個城邦都有強烈的排他性,其公民權決不輕易授予外來人。沒有一個城市的商人在別的城市擁有合法權力,隻要他不是那個城市的公民,甚至他的生命安全也沒有保障。沒有一個城邦製定了保護外來人的法律。商人們為了在別的城市尋求保護,隻有讓那個城市的一位友好公民接收為客人,如果他找不到“主人”,城邦政府要接受他,就會指定一位公民做他的“主人”。每個城邦都極力保持自己的地方特點。由於這樣的一些原因,希臘各城邦自始至終也沒能聯合成一個包括全希臘的大國。
希波戰爭
公元前6世紀中葉,在希臘諸城邦、特別是雅典蓬勃發展的時候,在東方,在亞洲興起了一個強大的帝國,波斯帝國,成了希臘的強大的競爭對手,成了希臘進一步前進的難於逾越的障礙。
波斯人是伊朗人部落的一支,是山地民族,過著定居的農業生活,公元前6世紀中葉,在其國王居魯士的統治下,強大起來。波斯人是優秀的箭手,波斯軍隊主要由弓箭手組成,密集的箭陣使敵人還沒來得及進行近身搏鬥,就已經中箭倒下了。而波斯騎兵這時才從兩翼發動進攻,給敵人以毀滅性的打擊。公元前546年,波斯軍隊滅亡了呂底亞王國,占領了小亞細亞的南部沿岸。過了4年,又占領了沿愛琴海東岸的希臘人的城邦。短短的5年時間,波斯就從埃蘭山區的一個小王國,變成東方世界的一個霸主。公元前539年,波斯軍隊不費吹灰之力就占領了名城巴比倫,滅亡了迦勒底王國。公元前528年,居魯士在一次戰鬥中陣亡。居魯士的死亡並沒有使波斯擴張的步伐停下來,公元前525年居魯士的兒子岡比西斯征服了埃及。征服埃及是波斯帝國最終建成的標誌。這個僅僅用了25年就建立起來的強大帝國,占領了這一地區的所有文明古國,其領土西邊從尼羅河三角洲開始,環繞整個地中海東端直到愛琴海,東邊則幾乎擴展到了印度。
波斯帝國完全不同於希臘城邦。它的廣闊無垠的疆土是希臘城邦無法比擬的,甚至是希臘人無法想象的,在希臘人心中,他們國家的大小才是最合適的。波斯帝國的統治方式也完全不同於希臘。波斯帝國實行專製君主製,全國都要聽命於國王一人,正如波斯國王大流士(公元前521年~前485年)所說:“憑借胡臘瑪達神的慈悲,這些土地聽命於我的法令;當我向他們發令時,他們將遵從。”國王的話就是法令。這和中國古代是一樣的,是一人統治全國,而和希臘的由公民集體統治或由貴族寡頭統治完全不同。大流士被稱為“偉大的國王”。他把全國分成20個行省,行省由他所任命的總督管理。這種行省製和中國古代的郡縣製有點類似,不同的是中國的郡縣完全受皇帝控製,而波斯的行省則有較大的獨立性,隻要按期交納貢物和為“偉大的國王”的軍隊提供士兵,總督就可自行其是。但是,如同中國漢代派刺史監督地方官員,波斯國王也派出一些被稱為“國王的耳朵”或“國王的眼睛”的官吏,監督總督的言行,向國王彙報他們的一切反對國王的行為。
波斯的首都設在蘇薩,以首都為中心,在廣大的帝國境內修建了許多大道,大道設有保證訊息傳遞的連綿不斷的驛站,以便帝國軍隊能及時趕赴戰場,包抄敵人。
波斯帝國的興起,對希臘、特別是對雅典的威脅是致命的。公元前520年,大流士就曾率軍橫渡赫勒斯滂海峽,向黑海北岸的斯基台人部落進攻。這是波斯帝國的軍隊第一次襲擊歐洲地區。盡管這一次侵略沒有取得預期的勝利,卻奪取了愛琴海北岸的色雷斯和馬其頓。雅典通向黑海的商路遭到嚴重威脅。在當時,黑海沿岸不僅已經是雅典手工業品的重要市場,而且是雅典的糧食供應地。威脅這條商路,就是威脅雅典的生命線。因此,爭奪赫勒斯滂海峽就成了希臘和波斯兩大勢力的前哨戰。
公元前499年,趁大流士進攻斯基台人失利之機,小亞細亞的希臘城邦,不甘心失去自由、淪為波斯這一東方專製國家的臣民,在米利都的領導下,舉行了反抗他們的波斯主人的起義。起義過程中,米利都曾派使者到希臘本土的兩個強國,斯巴達和雅典,去求援。斯巴達對海外發展毫無興趣,一聽說波斯的首都離愛琴海東岸還有三個多月的路程,便立即謝絕了來使。雅典的態度和斯巴達不同,出於自己海外貿易的利益的考慮,它關心小亞細亞沿海希臘城邦的命運,因此雅典人派出了20艘戰船去援助他們的同胞,對威脅他們的商路的波斯,公開采取敵對行動。這次戰爭延續了五六年,最後以希臘各起義城邦的失敗而告終。
這次戰爭招致了一場更大的戰爭。公元前492年,大流士以雅典人幫助了起義者為由,親帥大軍入侵歐洲。其實,希波戰爭是一定會發生的。大流士號稱“萬王之王”,“從日出處到日落處之王”,好大喜功,他是不會容忍希臘處在他統治之外的,必欲侵占而後快,而且,占領希臘既可擴大領土,增加財富,又可起威懾作用,使希臘人不敢再反抗他的統治。
對於雅典人來說,如果不對波斯的侵略奮起反抗,就會失去愛琴海的商路,失去通向黑海的生命線,就不可能保持和擴大經濟的繁榮,甚至會失去自己的獨立和自由。
因此,對於雙方來說,戰爭都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大流士對希臘的第一次進攻,半途而廢,夭折了。打敗他的不是希臘軍隊,而是愛琴海上的險惡的風暴和所選進軍路線的艱難險阻。他的陸軍在穿越赫勒斯滂和色雷斯時,人員損失嚴重,而他的海軍艦隊又在試圖繞過阿陀斯山的高大海角時遇到了颶風,被打得七零八落。就這樣,他的水陸並進的計劃落空了,不得不在半途撤兵回國。
公元前490年初夏,大流士發動了第二次進攻。這次他改變了進軍路線,率領一支由運輸船和戰艦運載的波斯大軍,駛過愛琴海中路,直撲雅典。出發前,他派使臣傳檄希臘,要求各個城邦進貢當地的水和土,表示對他降服。他想用這種辦法使敵人不戰而降。然而,希臘人雖然對波斯征服和屠殺他們的小亞細亞同胞,心存恐懼,卻具有高昂的愛國心和自豪感,熱愛獨立和自由。他們是不會被波斯人嚇倒的。雅典的回答是把使者投進了洞坑,斯巴達則把使者推下了水井。9月,波斯軍隊從雅典東北的馬拉鬆海灣登上了阿提卡的海岸,並在距雅典不遠的地方安營紮寨。在這生死關頭,雅典人一麵派出信使向外求救,一麵在一個富有謀略、通曉波斯戰術的將軍——米爾提亞斯的率領下,武裝起來。米爾提亞斯針對波斯軍隊利於平地作戰,並慣於中央突破的特點,率領雅典軍隊前往馬拉鬆山坡上紮營,阻止波斯軍前進。但是,雅典軍的人數還不到波斯的一半,這時,有一支普拉提亞的數千人的援軍及時趕到,大大提高了雅典人的士氣。米爾提亞斯把重兵布置在兩翼,而把較弱的部隊放在中央。戰鬥一開始,雅典中央一線且戰且退,引誘敵人深入,等敵人追遠時,兩翼的精銳部隊才從後包抄猛攻。波斯軍隊陷入兩支雅典部隊的夾攻中,一片混亂,潰不成軍。波斯的弓箭在這種近身搏鬥中,毫無用處,而希臘人的長矛卻大顯神威。波斯人留下了6000具屍體,逃回船上,而希臘隻損失了192人。波斯人雖想再戰,但在雅典軍隊嚴陣以待下,無法在雅典的海港登陸,大流士隻好下令撤軍。波斯人的第二次入侵又失敗了。馬拉鬆戰役獲勝後,雅典將領立即派了一名戰士去雅典城報捷,這個戰士一口氣從馬拉鬆跑到雅典城內,說了句“雅典得救了”,就倒地而死。今天的馬拉鬆賽跑,就是為了紀念這一曆史事件,其距離就是馬拉鬆到雅典的距離。
但是,戰爭並沒有結束,希臘人的勝利帶有一定的偶然性,波斯人不會就此罷休,他們會再來,更大的考驗在等待希臘人。這次戰爭給了雅典人一個教訓,由於沒有一支強大的海軍,無法阻擋波斯人渡海而來。因此,建立強大的海軍就成了雅典的當務之急。幸運的是,埃及的反叛和大流士的死亡(公元前485年),延緩了波斯人再次入侵的時間。同時,在雅典境內發現了一條儲量豐富的銀礦脈,這為雅典建立海軍艦隊提供了必需的資金。雅典的艦隊建立起來了,大約有180艘三列槳戰艦,這既是為了對付波斯人的威脅,也是稱霸愛琴海的需要。在雅典建立艦隊的過程中,一個叫地米托克利的雅典人起了很大的作用。他曾擔任執政官,主張雅典必須向海外擴張,必須建立一支艦隊。他認為雅典隻有增強海軍的力量,才能抵擋波斯人的入侵,才能保證雅典的經濟不斷發展。
公元前480年,大流士的兒子薛西斯再一次發動了對希臘的入侵。這是一次全麵的入侵,薛西斯動員了波斯帝國的全部兵力,據說有各色兵種共5283200人,兵艦1207艘,其他附屬船隻3000艘,誌在必得。這一次薛西斯采取了大流士的第一次進兵路線,取道赫勒斯滂,水陸並進。與此同時,希臘人也在為迎擊波斯人的入侵做準備。希臘各城邦在科林斯召開了泛希臘的會議,決定以在軍事上負有盛名的斯巴達做聯軍的首領,聯軍的陸軍以斯巴達為主,海軍以雅典為主,分別在通向中部希臘的要道德摩比勒和附近的海麵設防。
公元前480年夏天,波斯軍隊抵達溫泉關隘口。波斯軍隊的人數大約超過20萬,而隨軍家屬也有這樣多,有1000艘船,其中三分之二是戰船,但被海上的風暴毀壞了數百艘,隻有大約500艘可以作戰。斯巴達國王李奧尼達率領大約5000人在溫泉關阻擊波斯陸軍,同時,有不足300艘三列槳戰艦的希臘艦隊,其中三分之二是雅典的,在優卑亞北海岸阿特米斯烏姆附近水域阻擊波斯海軍。
戰爭一開始,希臘人處於守勢。波斯人從陸上和海上同時發動進攻。斯巴達國王李奧尼達在人數上處於絕對劣勢的情況下,英勇奮戰了一整天,守住了溫泉關。第二天,一支波斯軍隊翻過山脈從後麵進攻,由於腹背受敵,溫泉關失守,李奧尼達和他所率領的5000戰士全都戰死疆場,用鮮血寫下了悲壯的一頁。海上的戰鬥,開始時,希臘艦隊靈活而又有效地抗擊人數和船數占優勢的敵人。波斯人派出另一支有200艘戰船的艦隊,繞過優卑亞,從背後進攻希臘艦隊。但這支艦隊遭到風暴的襲擊,損失很大,波斯人在海上前後夾擊的計劃落空了。不過,由於陸軍的失敗,希臘海軍也遭受了嚴重的損失,不得不撤退到薩拉米斯灣。雅典人被迫放棄阿提卡並把不參戰的人員和所能轉移的財產運送到薩拉米斯島。雅典人在島上看著自己的城市被波斯人焚燒,悲憤填膺。不過,雅典人此舉是明智的,他們雖放棄了城市,艦隊卻沒有受到多少損失,可以更機動靈活地繼續和波斯人戰鬥到底。這時,斯巴達的主力部隊和其盟軍退到了科林斯地峽,準備在這裏阻擊波斯人,保衛伯羅奔尼撒半島。斯巴達還主張把在薩拉米斯的聯合艦隊也調到科林斯地峽來。斯巴達的主張遭到雅典的反對,雅典的統帥地米托克利認為,被動防守隻會招致失敗,“後發者無賞”,必須主動出擊,薩拉米斯水域狹窄,不利於波斯的龐大艦隊活動,而有利於較靈活的希臘艦隊。在地米托克利的堅持下,希臘艦隊留下了,而且經過整修,戰艦數超過300艘,力量得到加強。
地米托克利的主張可能是當時惟一可以使希臘反敗為勝的策略。他巧妙地設計了一個圈套讓薛西斯來鑽。就像中國古代周瑜騙曹操那樣,他派他的私人奴隸到波斯人的營地去詐降薛西斯,傳遞一個假情報,說他從地米托克利處來,地米托克利私下是站在波斯人一邊的,希臘艦隊將要偷偷地奪路溜出海灣,讓波斯人及時阻截。薛西斯果然中了地米托克利的誘敵之計,不顧薩拉米斯海灣是否有利於波斯艦隊作戰,就貿然下令出擊。9月20日,波斯海軍開進薩拉米斯海灣,攔截希臘海軍。正如地米托克利所料,波斯艦隊由於船大數量多,擠在狹窄的水域,互相碰撞,根本無法調動,希臘人還沒發動攻擊,就已經亂成一團。而雅典艦隊行動自如。這樣一來,波斯艦隊隻有挨打的份,連逃跑的空隙都沒有。薛西斯坐在可以俯瞰薩拉米斯灣的山頂上,看著他的艦隊被希臘人摧毀,束手無策。戰鬥持續了一整天,當夜幕降臨薩拉米斯灣時,波斯艦隊幾乎被全殲。這是一次令人震驚的決定性的勝利,波斯人失去了製海權,雅典成了海上的霸主,可以說,雅典的海軍拯救了希臘,地米托克利也使自己成為希臘最偉大的政治家。
薩拉米斯戰役的結果,實際上也顯示了希波戰爭的結局,失去製海權的波斯人已無法打贏這場戰爭。但波斯人仍不甘心,雖然由於給養不足和疾病,薛西斯被迫撤退到赫勒斯滂,接著又退回亞洲,卻把他的大將馬都尼斯和一支約5萬人的軍隊留在希臘境內,仍對希臘各城邦造成很大的威脅。馬都尼斯知戰爭無望,便想用外交手段獲取勝利,他向雅典提議,波斯交還雅典原有的土地,重修廟宇,免除懲罰,並接納雅典為波斯帝國的一個自由盟邦。有個雅典人表示讚成這個提議,結果,不僅他本人被憤怒的群眾殺死,他的一家人也被大家用石頭砸死了。公元前479年,在普拉提亞希臘聯軍和波斯軍隊在陸地進行了決戰,波斯軍大敗,統帥馬都尼斯陣亡,靠騎兵的掩護,才有一些殘餘部隊逃出了希臘,回到亞洲。同時,希臘海軍在米利都的麥加拉半島摧毀了波斯的殘餘艦隊,波斯的威脅徹底消除了。
公元前478年,雅典海軍獨力奪取並占領了赫勒斯滂海峽的重鎮塞斯圖斯,從而控製了歐洲到黑海的通道。對於雅典來說,塞斯圖斯戰役的勝利的意義不亞於薩拉米斯戰役,因為占領塞斯圖斯,為雅典的對外擴張鋪平了道路。被西塞羅譽為“曆史之父”的希羅多德的名著《曆史》一書,正是以雅典人攻陷塞斯圖斯作為全書的結尾的。至此,希波戰爭實際上結束了,希臘人不僅解放了全希臘,徹底解除了波斯的威脅,而且把小亞細亞的希臘城邦也從波斯人的統治下解放出來了。但是,直到公元前449年,雅典及其同盟的軍隊在塞浦路斯大敗波斯軍,波斯才同希臘締結了和約,承認小亞細亞各希臘城邦的獨立,希波戰爭才正式結束。
希波戰爭可能是曆史上最為重要的戰爭,其曆史意義怎麼估計也不過分。這是一場兩種製度的較量,是希臘城邦製度和東方的君主製度的較量。古代文明,不管是埃及、兩河流域還是中國和印度,都是在君主製下創造的,城邦製,在希臘興起前,從來沒有成為曆史的主流,從來沒有,也不可能在曆史上起什麼積極主動的作用。在希臘城邦興起前,城邦國家不是被大國兼並,就是成為大帝國的附庸。因為,這樣的國家都是小國寡民的,根本無力抵抗大國的侵略,而他們的“老死不相往來”或自治、自足的特點,又使他們有一種自滿感,無法發展成大國。中國的老子和希臘的亞裏士多德都把這種小國寡民看成是最理想的國家形式。老子的觀點在中國沒有代表性,而亞裏士多德卻反映了希臘大多數人的觀點。這正是中國與希臘的不同處。希臘城邦的興起,得力於天時、地利和人和。獨特的地理環境,使希臘地區既適合城邦又便於向東方的古老文明學習,希臘周圍地區幾個世紀都沒有大國和強國,更給希臘城邦的發展提供了絕無僅有的天賜良機。但是,如果沒有希波戰爭的勝利,希臘城邦的曆史就會終結,希臘以至人類曆史都要重寫。正是希波戰爭的勝利,才顯示出希臘城邦的優越性,才激發了希臘人的更大的自豪感,希臘城邦才會發展到它的頂峰,希臘人才能繼續創造他們的令人驚歎的文明。
希波戰爭的結果證明,新興的希臘城邦製要優於古老的君主製,希臘文明正在發展,而以埃及兩河流域為代表的東方古文明,到波斯帝國時已停滯不前。
希臘人一直認為,隻有他們才是文明人,其他民族都是“野蠻人”,他們要比“野蠻人”強得多,他們的自由民主製度,要比亞洲的君主製好,亞洲的君主靠專製權力、靠折磨和鞭笞迫使人們服從,而他們卻靠辯論和勸說來作出決定。希波戰爭強化了他們的這種觀點,事實也是如此。但是,希波戰爭的勝利卻也正是克服了城邦製的一些固有的缺點,才取得勝利的。如果希臘各城邦在戰時仍互相敵視,彼此爭奪,他們是無法取得勝利的,如果他們仍像在小亞細亞希臘城邦掀起反波斯統治的起義時那樣,除了雅典出兵援助外,其他希臘城邦都認為事不關己,而置之不理,結果可能是另一個樣子。如果不是在強敵入侵下所激起的高昂的愛國熱情,使全希臘團結起來,結成聯盟,如一人似的協同作戰,希臘人是無法打敗波斯人的。不幸的是,這樣的團結一致,以後再也沒有出現過。希波戰爭一結束,希臘各城邦就卷入互相爭霸的旋窩中,而不能自拔。
希波戰爭中,雅典的作用和貢獻最大,所受的影響也最大。雅典人為戰爭所激起的愛國熱情和勝利後的自豪感,是任何其他希臘人所無法比擬的。斯巴達一直是希臘最強大的國家,希波戰爭中也一直是希臘聯盟的領袖,聯軍的統帥,但由於斯巴達所固有的傳統保守的特點,由於它是個純粹的自給自足的農業國家,在希臘本土解放後,它對解放小亞細亞的希臘城邦毫無興趣,不願意出兵亞洲,因而自動放棄了對希臘聯軍的領導權。這樣,反波斯、解放亞洲希臘城邦的責任就落在雅典身上。雅典在希波戰爭中贏得了巨大的威信,擁有了強大的海軍,儼然成了可以和斯巴達並列的領袖。因此,為了完成新的任務,為了向海外擴張,公元前478年,雅典組織了一個新的同盟。由於同盟國家開會、集合的地點設在愛琴海上的提洛島,故稱提洛同盟。參加同盟的有愛琴海上的所有島嶼,和赫勒斯滂海峽以及亞洲的所有希臘城邦。同盟的成員國最多時有將近300個大大小小的城邦。同盟繼續對波斯作戰,有聯合海軍,有共同的金庫,金庫設在提洛島上的阿波羅神廟中。在形式上,這是一個平等的自由的同盟,所有成員國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在同盟的會議上有同等的發言權。參加同盟的城邦按國力的大小為同盟提供一定數額的船隻和人員,如果願意也可用同等價值的金錢來替代。但實際上,這個同盟是雅典的同盟,雅典在其中占有突出的地位。雅典擁有由300艘船組成的艦隊,這個艦隊超過同盟中所有盟邦艦隊的總和。雅典的威信和作用是其他城邦無法比擬的。因此,有的史學家認為,同盟一開始就有雅典帝國的傾向,這是很有見地的。這種帝國傾向不是指雅典在同盟中的突出地位和重要作用,而是指:一,盟約是以雅典為一方,而以雅典以外的一切盟國為另一方訂立起來的;二,盟邦的義務是由雅典決定的。也就是說,盟邦為聯軍提供船隻和人員的多少,或為免除這項義務所要交金錢的多少,全由雅典決定。而所交的金錢實際上成了向雅典繳納的貢賦。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波斯威脅的解除,有的城邦要求退盟,這就出現了盟邦有沒有退盟權的問題。這本不是問題,參加自願,退出也應自願。第一個要求退盟的是納克索斯島。這是個繁榮富裕的城邦。雅典認為納克索斯的要求是反叛行為,出兵鎮壓,強迫它交出艦隊,並交納一筆貢賦。此後,凡要退盟的,一律以同樣方式處理。同時,沒有加入同盟的愛琴海城邦也被強迫加入,理由是它們得到了同盟的保護。這樣一來,同盟已是徒有虛名了,實際上已是實實在在的雅典帝國了。
為了強化同盟的帝國性,雅典還做了兩件事。一是把同盟的金庫從提洛島轉移到雅典,理由是很冠冕堂皇的,什麼金庫在雅典“管理更方便”“安全”等等,而實際上,這樣做的惟一理由就是利於雅典掌握,使同盟的金庫成為雅典的金庫。隨著金庫轉移到雅典,金庫司庫也成了雅典國家的官職。二是盟國之間的爭執糾紛交雅典法庭審理。同盟不見了,隻有雅典帝國了。這個帝國極盛時,有大小不等的城邦近300個,人口總數達1000萬至1500萬。
但是,我們不能把這個帝國看成是如同中國秦漢帝國那樣的帝國。秦帝國有一個集權於皇帝一身的中央政府,下麵是完全受中央政府控製的郡縣地方政府。雅典帝國其實是一個以雅典為中心的城邦集團,雅典仍是一個城邦,加盟的各個盟邦也仍是自給自足的城邦,它們仍有各自的可以獨立處理內部事務的政府和法律。這些城邦與過去不同的是,它們的對外政策已不能自行決定,而必須聽命於雅典,它們要為同盟,其實就是為雅典的艦隊提供船隻、人員或交納錢款,它們的政體要和雅典一樣,實行民主製,而不能實行其他政體,否則就會遭到雅典的幹涉。
當然,雅典雖然仍是個城邦,卻也和過去有很大的不同。它現在是帝國的中心,因此,它除了有本城邦的事務外,還有許多帝國範圍內的行政事務與司法事務要由它處理,帝國的這些事務也就成了雅典的事務,這樣它就需要更多的公職人員,其中不少成為有報酬的。它還有一支主要由雅典公民組成的帝國的龐大的武裝部隊,雅典公民服兵役這時是領薪餉的,大量雅典公民成了領薪餉的戰士,雅典城邦成了“戰士共和國”。雖然公共開支增大了,雅典的國庫仍很豐裕。因為希波戰爭後,雅典的工業和農業有很大的發展,商業發展更快,雅典躍升為世界的首要的商業中心,關稅和其他稅收數額巨大,加上盟邦為使它們的公民不服兵役而每年交納的貢款,雅典不缺錢。雅典之所以成為帝國的中心,不僅有政治上和軍事上的原因,也因為它是工商業中心。
然而,雅典對盟邦雖很霸道,在城邦內部,民主製卻發展到了頂峰。和中國與波斯不同,雅典不是靠特權階級或行政官僚來履行它的帝國領導職能的。它的民主製不僅沒有因帝國而削弱,反而更向前發展了。事實上,在帝國存在的不長時間內,正是希臘城邦的極盛時代。
雅典不是靠個人而是靠公民集體來進行統治的,正如雅典人自己所認為的那樣,他們是靠辯論和勸說作出決定的。個人有再大的功勞和威信,得不到公民的支持,也不能擔任任何官職。公民大會可以流放任何他們不滿意的人。地米托克利在希波戰爭中立有大功,但在他頗有遠見地反對和斯巴達結盟時,因沒有贏得公民大會的讚同,而被流放,後來又被以莫須有的叛徒罪被判有罪,結果,隻好逃亡國外。流放地米托克利也許是錯誤,但這是民主製下公民集體的錯誤。繼地米托克利為雅典領袖的奇蒙,因在對斯巴達的政策中犯了錯誤,也在公元前461年被公民大會流放了。奇蒙是貴族的代表人物,平民把流放他看成是平民對貴族的勝利。繼奇蒙而成為雅典的領袖的是伯裏克利。伯裏克利出身貴族,卻和工商業有密切的關係。他希望建立一個輝煌的雅典帝國。他自視為進步勢力的領袖,逐步擴大平民的權力。他也因此獲得了平民的信任,連選連任執政官。從公元前460年起,他當政了30年,直到他突然死去。
伯裏克利當政時,雅典的民主達到了它的極盛時代,實際上也是希臘城邦製的極盛時代。
由於平民的鬥爭,到伯裏克利時代,雅典的由貴族組成的元老院的政治權力已被剝奪殆盡,隻保留了審判謀殺案和解決宗教問題的權力。它的原來的職權轉給了500人議事會、陪審法庭和公民大會。500人議事會獲得了大部分政府事務的管理權力。它按50人一組,分成10組,每個組的服務時間每年有一個月多一點。議事會成員不得連選連任,因此,雅典公民的三分之一,在一生中有機會擔當議事會的成員。陪審法庭的人數增加到6000人,6000人被分成更小的陪審法庭,有陪審法官501人,為了有利於貧窮公民參加陪審法庭,法律規定為陪審工作提供報酬。公民法庭的權力愈來愈大,最終成為國家的最高立法機構,在公民大會的協作下,開始頒布法律。公民會議是雅典的最高權力機關。公民會議的開會地點在雅典衛城以西的廣場上,希臘人喜愛室外活動,在廣場開會正投其所好。這是一片微微傾斜的廣場,坐在最後麵的人,也可以看到講台上的發言人。公民會議大約在每36天中開4次。開會的通知一般會前5天就在市場公布。參加會議的公民都可上台發言,但任何人都隻能發一次。表決多半用舉手方式,選舉官員或要放逐誰,則多用投票方式。公民會議負責表決500人會議提出的議案,選舉國家官吏,製定法律,決定戰爭與和平。
同時,擔任官職的財產資格的限製已大大縮小,除完全沒有財產的勞動階層外,所有公民都可擔任執政官。高層官員不再通過選舉產生,而是從所有合格的公民中抽簽推舉。結果,過去地位顯赫的國家官員,現在變成了輪流坐莊的“貴族”,因而也就沒什麼大影響。但是,有一個重要的職務是不能通過抽簽產生的,那就是統率軍隊的將軍。這樣的將軍共有10位,每年選舉一次,可以連選連任。伯裏克利就多次連任。但是,一個雅典人在這次戰役中是將軍,而在下一場中卻是普通士兵的事,是毫不奇怪的。這是城邦的“輪番為治”民主觀念的突出反映。不過,由於是雅典惟一推選出來的官員,是惟一要考慮其才能能否勝任的官員,由於這些職務如此重要,將軍們在城邦的作用和影響力是巨大的。伯裏克利正是通過長期擔任將軍一職來領導雅典的。
雅典人不僅政治上享有較大的民主,能直接參加國事活動,他們的文化生活也具有廣泛的民主性,豐富多彩。每個公民都享受國家提供的娛樂活動。雅典人最具民主性的、也是雅典人最喜歡的文化活動是祀神慶典和看戲。和在政治上沒有君臨一切的專製君主一樣,在宗教上希臘也沒有代表最高道義的宇宙主宰。希臘的神和凡人沒有太大的不同,他們有和凡人一樣的喜怒哀樂。名為最高神的宙斯,也常常鍾情人間的美女,犯凡人所犯的錯誤。由於希臘神具有這種人性化的特征,雅典的祀神活動就和世俗的娛樂活動結合在一起。例如,四年一度的雅典娜女神祀祝大節,全雅典公民都可參加,一連幾天都要舉行賽車、競走、合唱、舞蹈、音樂比賽和朗誦比賽,這樣的祀神活動,與其說是一個莊嚴的宗教儀式,不如說是一種世俗性的公民群眾的娛樂。每年春季舉行的酒神慶典,在國家建造的規模宏大的劇場上演出各種悲劇和喜劇,國家給每個公民發“觀劇津貼”,讓每個公民節日都有錢去看戲。雅典的學術文化也十分活躍繁榮,在雅典全盛時期,在公民群眾經常聚集的運動場附近,經常舉行各種哲學、社會和人生問題的討論。雅典公民在公開的政治生活和廣泛的文化生活中獲得廣泛的知識,受到其他城邦人民得不到的教育,從而產生了許多傑出的人物,希臘各地的知識分子也紛紛來到雅典。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雅典一直是希臘文明的代表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