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從此以後,你不再是我謝焦的兒子。”
寒冬臘月,謝易一人走在長安的大街上,腦海裏不斷的回想起剛才那番話。說話之人正是他的父親,當朝的尊親侯—謝焦!
這個侯爵之位,自然不是靠謝焦這個人在朝廷上所做的豐功偉績得來的。說起來,如今的謝焦也隻不過空有個侯爵的名號,實則隻是一個從五品的翰林院侍講,就連上朝也不過是每逢初一和十五才會去。
真正有著實權的是謝易的祖父,謝安良!年輕時候的謝安良陪著尚且還是皇子的褚廷毅一起混跡軍中,要拿現在的話來說當時的諸廷毅那就是名副其實的二愣子,同為皇子,別的哥哥弟弟都在忙著如何爭儲,站位,隻有他,整日沉迷於軍中編排,甚至在北方匈奴來犯的時候,還主動請纓奔赴戰場。
天子親征都是常有的事,更何況皇子,且說匈奴擾亂邊境一事,一直是老皇帝的一塊心頭,這五皇子他本就不喜,既然他主動要求,那便去吧!
一道聖旨一下,封五皇子褚廷毅為鎮國將軍,謝安良為驃騎將軍,領著三千精兵,直搖北上。
褚廷毅離開皇城就像一個信號,宮中局勢開始慢慢發生變化!
原本大皇子與三皇子分庭抗禮,維持了一個很好的局麵,但是一個意外事故的發生,讓維持平衡的天平打破了。
大皇子死了!
不是謀殺,隻是一個意外。
大皇子在某一天下朝的時候,不小心摔了一跤,當時並沒有什麼大礙,隻是腦袋被磕了一個包,跟隨的大臣們想要請太醫,卻被他拒絕了,如今形式緊張,哪能容他一點小病小痛便要死要活,殊不知,就是這一跤,要了他的命!
一直視大皇子為眼中釘,肉中刺的三皇子初時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還有些不信,別是他大哥又在耍什麼把戲,直到太醫被請進了重陽殿,他才漸漸確信,他大哥真的死了,還是摔死的!所以,總是說世事無常!
沒了大皇子的製約,三皇子行事越發的不把老皇帝看在眼裏,竟鼓動裙下大臣不斷的向老皇帝施壓,要求他立馬立儲君以安民心。
老皇帝好歹也是上一任爭儲之戰的獲勝者,豈是三皇子能輕易拿捏的,當即修書一封,讓打了勝仗的褚廷毅立馬帶兵回宮,剿滅叛賊!
褚廷毅那知道他老爹那些花花腸子,一聽說有叛賊,當即決定由他先帶二十個心腹回皇城,穩定局勢,隨後由謝安良帶著二十萬大軍壓上。謝安良哪能放任皇子一人回宮,當天一晚上沒睡,將軍中的事都安頓好後,第二天又和褚廷毅帶著那二十個心腹,快馬加鞭趕回長安。
三皇子並沒有造反,但他也確有此心。
褚廷毅和謝安良在兩天睡一覺的情況下,不到半個月就趕回了皇城。
他們打扮成商隊,成功的躲過了排查。
此時三皇子在已經得知諸廷毅打了勝仗正舉兵班師回朝的壓迫下,造反了!
諸廷毅和老皇帝裏應外合,來了招甕中捉鱉,三皇子知自己大勢已去,一頭撞死在了承前殿的柱子上。
至此,褚王朝這一代的爭儲之戰順利拉下帷幕。
諸廷毅成功登基,念及謝安良的功績以及交情,登基的第一天就封他為護國大將軍,謝家也一躍成為京中貴族。
之後謝安良又跟著褚廷毅征戰四方,將褚王朝的版圖擴大了一倍不止。
年少時的謝安良受了太多苦,以至於人到中年,經曆了一場風寒後,就跟著去了。褚廷毅悲痛欲絕,傷心萬分,兩眼一閉,暈了過去。
醒來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追封謝安良為尊親候,侯爵位由嫡長子世襲,且封號不變。
就在前不久,謝易還被尊稱為一句小侯爺,隻是現在...都跟他沒有關係了,他不是謝焦的親兒子!也難怪他父親生氣,養了十四年的兒子,竟然是別人的種,嗬,真是可笑。
謝易走的匆忙,身上一個銅板都沒有。天凝地閉,連遮風的棚都沒有一頂,謝易縮了縮脖子,抬著肩,雙手不停的在嘴邊哈氣直搓,心想得趕緊找個地方,將今晚先對付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