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九峰夜話
一場大病,使我在醫院裏緊緊呆了四個月。一走出醫院,我如一隻出籠的小鳥,迅速飛向大自然,拚命呼吸新鮮空氣。正值酷暑七月,我卻一口氣跑了八個縣,最後登上了九峰山。
九峰山,座落在雙峰縣境內,是南嶽衡山七十二峰之一峰。風景秀麗,氣候宜人。新近建成了一座賓館,叫九峰山莊。山莊前麵,挺立著四棵千年古樹,有如四位美麗的村姑,披著綠色的紗巾,迎接遠方的客人。其中兩株五人方可合抱的銀杏,在離地五米之處,竟然長出一枝,將兩樹緊緊連在一起,猶如一對相擁的情侶,是那麼的情意深長……
次日晚間,我的一位老朋友,為參加一個會議,也上山來了。他叫趙世榮。早在十年前,還在他擔任這個縣的縣委書記的時候,我們就相識相交了。如今,他已是婁底行署的專員了。他是一個農家子弟。大學尚未畢業,就參加工作了。先後擔任過縣團委書記、區委書記、市委副書記、縣委書記、地委副書記……可曰一步一個台階。他能幹、肯幹、敢幹。每到一地,都能幹出一點名堂來。他愛學、肯學、善學。他先後出版了《農村人才開發論》、《鄉鎮領導方法論》、《農村家庭經營論》、《農民進市場奔小康指南》等四本著作。
老朋友見麵,免不了來一番海闊天空的交談。
“聽說你最近又有一本書出版,也是談人才的。看來,你在這方麵頗有一些體會……”
燈光下,他笑了笑,陷入了沉思……
一、人才是最大、最豐富的資源,領導幹部的第一職責是學會用“活”人
“其實,毛主席早就說了,而且說得程明白,概括得很精辟:做好一個領導就是兩條:出主意,用幹部。出主意,就是決策問題;用幹部,就是用人。這是對一個領導幹部最起碼的要求,也是做好一個領導幹部最高的境界。俗話說得好: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人本事再大,如果沒有人幫助你,扶你的腳,你就做不成什麼事。一個領導者的水平高低,從某種意義上說,就看他如何用人。”
老趙說到這裏,使我突然想起,前些日子,我在我們省委書記王茂林同誌的家裏,看到一位書法家送給他的一幅字:世界上最難的是識人。於是我把這位書法家寫的這幅字說了出來,想聽聽他的看法。
“極是!”他深表讚同。“用人先要識人。識人是很難的。識人的時候千萬不要太主觀,隻相信自己的眼睛。既要靠自己的眼睛識人,更要靠群眾的眼睛識人。一葉障目。自己一雙眼睛看,看到的隻是一個方麵,一個角度。大家的眼睛都來看,看到的就是方方麵麵,就全麵了。常聽人們說:關鍵的時候認識一個人。的確是,緊急關頭,特定的曆史條件下,能看出一個人的真假堅軟。但是,大多數的時候是風平浪靜的。沒有那麼多關鍵時候和特定的曆史條件,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善於在轟轟烈烈中認識人,更要善於在默默無聞中認識人。在風平浪靜中把人看準。那才叫本事。有一種現象,每一個領導幹部身邊經常會有那麼一些人圍著你的屁股轉。這些人嘴甜、手巧、腳快,很會投你所好。一般地說,經常圍著你屁股轉的人,是沒有本事的。有本事的人,一般是不經常圍著你屁股轉的。常常,一些有點傲氣的人,多少是有一點本事的。一個領導幹部,不要怕別人看不起。看你不起,一、說明別人有本事;二、說明自己沒有本事。當然,我這裏說的是‘一般’,也有‘二般’的時候……哈哈,你說是不是?”
“用人先要識人。但識人的目的是為了用人。如何把人用活,用好,才是一個領導者的本事。所謂用‘活’人,用好人,就是把每個人的長處都用出來,把每個人的才能都發揮出來,把每個人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人無完人,要盡可能地做到人盡其才。生活裏,常常有一些有爭議的人。有爭議的人,常常又是有本事的人。我們要讓他的本事充分地發揮出來,要敢於頂著‘壓力’甚至‘風險’用人。我在雙峰工作的時候,用過這樣一個人。雙峰有一個石牛鄉,工作一直落後,選一個什麼樣的人才能打開局麵,改變麵貌呢?我們想到了這個人。此公有魄力,有能力,辦事果斷,敢擔擔子。但在‘文化革命’中出了一點事。幹部中一直看法不一。再說,這果斷和武斷,隻有一步之差。或者說,從這麵看是果斷,從那麵看則是武斷了。我說服大家,把這個幹部調到石牛鄉擔任黨委書記。一年過去,全鄉的麵貌開始變樣;三年過去,這個鄉的樣樣工作走到了全縣前列。用好一個人,搞活一個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