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愛情心理學 絕招——緩衝效應:為了緩和衝突和挫折而
將目標轉移到緩衝物
丈夫弄了一支很重的獵槍放在家裏,每逢妻子發脾氣,丈夫總是二話不說就到旁邊擦槍去。這時妻子就會嚇得花容失色,往往一場內戰還沒開始,就結束了。
丈夫的朋友問他:“你老婆是怕你殺了她嗎?”
“哪裏,她是怕我自殺。”丈夫得意地說。
趣評
不管出於何種原因,因為一把獵槍的存在,導致他們的潛在衝突永遠處於未開始,心理學中的“緩衝效應”正是如此。
笑話中的心理學
當矛盾雙方發生衝突時,人們為了緩和衝突和挫折而將目標轉移到緩衝物,從而避免衝突的爆發和升級,這種現象便是“緩衝效應”。這與物理學中講的緩衝效應有異曲同工之效,利用適當的障礙物(即緩衝物)使運動的物體衝力得到緩和或減弱。當雙方處於激烈衝突與爭執的情況下,解決爭端的第一步就是暫時緩和雙方的矛盾,以避免衝突愈演愈烈,甚至發生劇烈的動武爭鬥。壓製衝突的方法之一便是尋找合適的緩衝物,如進行目標替換和情境轉移等,從而使衝突得以緩和平靜。
衝突還沒有爆發或者惡化的時候,人們往往並不是真的希望非要造成衝突的升級,但是礙於麵子,擔心自己提前做出繳械投降的舉動後,會被別人視為弱者,所以便強撐著以牙還牙。此時,如果能出現一個緩衝物讓自己體麵地下台,人們多會大方地終止衝突。例如,“我看在××的麵上,今天不與你再爭,請你回去後好好想想!”或者幹脆做出情境轉移,如“今天打網球時間到了,我不想再這樣無效地爭下去。”或者“今天我們別爭了,先吃飯再說。”。借助這種目標替代、情境轉移的緩衝方式,既保住了麵子,也終止了衝突。
“緩衝效應”對於化解衝突具有積極的作用,但是也並非所有的衝突都需要利用緩衝物而使其戛然而止。社會學家如戈特曼認為,衝突是促進親密關係的一個基本因素。與此問題相關的一項問卷調查表明,人們越是壓製衝突、回避衝突,他們對親密關係的滿意度越低。適當的衝突爆發有利於釋放伴侶雙方不良的情緒,為宣泄自己的情緒找到了好的契機,因此一味壓製衝突並不是最好的和解方式。
當然,這並不是說要提倡伴侶之間盡情爆發衝突,畢竟衝突會為親密關係的雙方帶來難以修複的傷害。關於衝突,最合理的麵對方式是:妥善處理衝突(學會傾聽、認可對方的觀點、保留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一味通過壓製衝突來回避問題。你可以將衝突看成一個增強彼此契合度的機會——發現自我以及更多地了解伴侶的方方麵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