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古董店經理——商品命名的心理策略(1 / 1)

正文 古董店經理——商品命名的心理策略

巴黎一家古董店的櫥窗裏陳列著五個姿態各異的少女雕像,在它們旁邊的一個標牌上寫著“愛神們”。

沒過多久,當一個小雕像被賣出後,經理換了一個新標牌,上麵寫著“四季”。

又一個小雕像被售出,標牌改為“三個少女”。

當小雕像隻剩下兩個時,被起名為“夜與晝”。

最後隻剩下一個雕像了,它又有了一個新名字“孤獨”。

趣評:商品的名字要取得悅耳動聽,才好勾起顧客的好奇心,吸引顧客的眼球。

笑話中的銷售學:消費者對商品的認識和記憶不僅依賴於商品的外形和商標,還要借助於商品的名稱。在接觸商品之前,消費者常常以自己對特定名稱的理解來判斷商品的性質、用途和品質。可見,商品名稱具有先聲奪人的心理效應,因此,有必要研究商品命名的心理特點,給商品起一個恰如其分的名字。商品命名的心理策略和方法多種多樣,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

1.以商品的主要效用命名

這種方法多用於日用工業品和醫藥品等商品的命名上。其特點是直接反映商品的主要性能和用途,突出商品的本質特征,使消費者能一目了然地迅速了解商品的功效,加快對商品的認知過程。這種開門見山的命名方法迎合了消費者追求商品實用價值的心理要求。

2.以商品的主要成分命名

這種命名方法的特點是突出商品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材料,通常多用於食品類、醫藥類商品。例如,“人參蜂王漿”,從名稱上可知是由名貴中藥人參和高級滋補品蜂王漿為主要原料配製而成的。這樣的命名方法可使消費者從名稱上直接了解商品的原料構成,以便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選擇商品。

3.以商品的外形命名

這種命名方法具有形象化的特點,能突出商品優美、新奇的造型,引起消費者的注意和興趣,多用於食品、工藝品類商品命名。例如,“佛手酥”、“糖耳朵”等。

4.以商品的製作工藝或製造過程命名

這是一種被經常采用的命名方法,多用於具有獨特製作工藝或有紀念意義的研製過程的商品。例如,“二鍋頭”酒在製作過程中要經過兩次換水蒸酒,且隻取第二鍋酒液的中段,酒質純正、醇厚。以此命名能使消費者了解該酒不尋常的釀製工藝,從而提高商品聲望。

5.以商品的產地命名

這種方法常用於頗具名氣或頗具特色的地方土特產品的命名上。在商品名稱前麵冠以商品產地,以突出該商品的地方風情、特點,使其獨具魅力。例如,“雲南白藥”、“金華火腿”、“北京烤鴨”等。

6.以人名命名

這是指以發明者、製造者或曆史人物等的名字給商品命名的方法。這種方法借助名稱使特定的人與特定的商品聯係起來,使消費者睹物思人,引發豐富的聯想、追憶和敬慕之情,從而使商品在消費者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

7.以外來詞命名

這種方法多用於進口商品的命名上,既可克服某些外來語翻譯上的困難,又能滿足消費者求新、求奇、求異等心理要求。在以外來詞命名時,無論直譯還是意譯,都要注意使譯音朗朗上口,又要寓意良好。例如,“COCA—COLA”被譯成“可口可樂”,既諧音,又使人產生一種愉悅舒暢的感受,從而迅速得到中國消費者的認同。

8.以美好形象替代原有名稱的命名方法

這在中藥的命名中極為常見。中國中藥常以一些動物、植物為原料,而原來的名稱會令病人產生畏懼心理。為避免產生不良的心理作用,中醫常以另外的名稱來代替原有名稱。例如,“地龍”原指蚯蚓,“天龍”原指壁虎,而“夜明砂”是指蝙蝠糞便。這種巧妙的掩飾也不妨運用到一般商品的命名上,以拉近消費者與商品的距離。

9.以色彩命名

這種方法多用於食品類。例如,“黑五類”,原指黑芝麻、黑豆等五種原料,“黑”字突出原料的色澤,強調黑色食品對人體的保養功效。又如,“金絲蜜棗”,表現此棗色澤金黃,蜜絲不斷,引起人的食欲。以色彩命名可以突出視覺感受,使消費者對商品留下深刻印象。

需要指出的是,無論采取何種命名策略和方法,都要注意使商品名稱與商品實體保持某種內在聯係。唯有如此,才能達到以名稱吸引、誘導消費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