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情緒低穀,積極麵對每一天(1 / 1)

生活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誰都難免經曆不如意,孩子也不例外。可是,孩子的心理是脆弱的,挫折更會讓他們敏感的自尊心受到打擊。當失敗的壓力襲來的時候,他們往往就會選擇逃避,甚至整日為這些挫折煩心,難以振作。如果這樣的狀態長期持續下去,他們很有可能就破罐子破摔,變得一蹶不振。

孩子在受挫之後,家往往會被他們認為是最溫暖的地方,媽媽們則是他們唯一能依靠的對象。所以,在看到孩子因為挫折而悶悶不樂時,你要盡快幫助他們走出壞情緒,樹立起麵對挫折的勇氣和自信。

一天,李琴見女兒慧慧放學回家後一副悶悶不樂的樣子,也不願意多講話。李琴就故意逗女兒說:“慧慧,學校最近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啊?跟媽媽講講吧。”

慧慧一改往日興高采烈的樣子,而是沒好氣地說:“什麼有趣的事也沒有,煩都煩死了。”

見女兒這麼說,李琴想肯定是遭遇什麼不愉快了,她決心安撫一下女兒。李琴沒有生氣,也沒有嗬斥女兒,而是說:“慧慧啊,遇到什麼事了?可以和媽媽說說嗎?說不定媽媽能幫你解決呢?”

隻見慧慧眉頭一皺,嘟嘟囔囔地說:“我們學校不是要舉辦歌詠比賽嗎,原先定好了是我代表班裏去參加的,可是今天音樂老師卻選了馮倩,憑什麼啊?馮倩五音不全,唱的歌一點也不好聽!”

“哦,是這樣啊,媽媽也覺得你唱歌很棒的。但是,你還有一件事可不要忘了哦。”

“什麼事?”慧慧問道。

媽媽說:“下個月你不是要參加英語競賽嗎,可能老師是怕影響你學習。”

慧慧想了想,點了點頭,認同了媽媽的看法:“也是啊,這樣我更有時間複習了,到時候能考得更好一些呢。”

“煩惱是我們患的一種精神上的近視症,應該向遠處看並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這樣我們的腳步就會更加堅定,內心也就更加泰然。”法國作家阿蘭在論述把快樂的智慧用於和煩惱作各種各樣鬥爭時的一句話。要想讓孩子盡快擺脫煩惱,你就得時常注意他們的情緒變化,積極引導孩子把煩惱說出來,幫著孩子解除不良情緒。隻有這樣,煩惱才會不攻自破,快樂才會降臨到孩子的身上。

☆給孩子提供一個避風港,讓他在受挫後找到溫暖的安慰

孩子遇到不如意之後,心裏麵肯定不好受,這時候他們最希望的就是能有一個避風港,來包容他們的過失,讓他們逃離失敗的陰影。

媽媽無疑是這個角色的最佳扮演者。對孩子來說,他們在年幼階段最信任的就是自己的媽媽,來自媽媽的治療就是他們心靈創傷最好的良藥。所以就算媽媽為孩子的過失而感到煩惱,這時候也不要去抱怨孩子。看到他們心情低落,更不能用尖銳刻薄的話去訓斥他們,要給他們以寬容和關懷,這樣孩子才不會在挫折中越陷越深。

☆給予孩子必要的鼓勵和幫助,幫他重拾信心

在得到安慰之後,孩子往往並不能因此就戰勝困難。因為安慰隻是將他們從失敗的陰影中拉出來。他們原本受到打擊的內心仍舊還很低落。所以在安慰完孩子之後,你還有事要做。那就是要給予孩子適當的鼓勵,幫助他們分析失敗的原因,教會他們如何避免同樣的失敗再次重演。這對孩子走出低穀是很有幫助的,他們會從你的鼓勵、分析之中發現自己是有能力戰勝此次挫折的,以後他們便會有足夠的自信去麵對更多的挫折。

☆教孩子如何獨自去麵對挫折

從長遠的角度來講,我們還要教會孩子以後如何獨自去麵對挫折。因為在往後的生活中,孩子還會遇到很多挫折,但我們不能寄希望於每一次受挫之後都有人給他們安慰和鼓勵。他們以後也需要自己獨立去麵對這些生活中的不如意。所以你不僅要幫他們解決困難,還要教他們如何自己化解挫折、解決困難。

快樂教子課堂

媽媽們要讓孩子了解到人生有很多的不如意,挫折在生活中常會遭遇,不要因此就畏懼和退縮。真正可怕的不是挫折本身,而是我們不敢去麵對和迎擊這些挫折。要教會他們應對挫折的辦法就是想辦法去解決,而不是懦弱逃避。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